图为武警新疆总队四支队特勤中队组织班组开展战术训练时,官兵在对一处废旧工厂进行搜索。 李鹏摄 □ 本报通讯员 谢析搏 王国银 □ 本报记者 陈丽平 迎着子弹上一线,对和平时期的大多数军人而言,或许只是一句口号,但对驻守反恐一线的武警新疆总队四支队特勤中队官兵来说,不仅仅是响彻天山大漠的铿锵队歌,更是直面生死的真实写照。 2014年4月27日,习主席视察该中队时亲切勉励官兵:越是复杂严峻的环境,越能磨砺意志本领。希望大家牢记职责、再接再厉,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 深情的嘱托,巨大的鼓舞,沉甸甸的责任。中队官兵始终牢记习主席嘱托,铁心向党、苦练精兵、精武强能,打赢了一场场反恐维稳硬仗,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答卷。 一连串闪光的荣誉见证了官兵们的矢志信念和奋斗足迹:中队18次被表彰为基层建设先进(标兵)中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武警部队授予“反恐先锋中队”荣誉称号,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将忠诚镌刻在灵魂深处 车厢内,空气凝固,官兵们紧攥着子弹已上膛的钢枪。 情况通报显示:一伙暴恐分子在数公里范围内设置路障,在多处同时打砸焚烧过往车辆。接到增援命令后,中队官兵立即登车向事发地域开进。 现场的情况远比预想的复杂。到处火光冲天、爆炸不断,几辆大货车正冒着浓烟,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一伙暴恐分子正在施暴。到达现场后,官兵们如下山猛虎,向暴恐分子直扑过去。据枪、射击、抓捕,经过7个多小时激战,成功平息了事态。 这边战火刚熄,那边战斗再次打响。10余名暴恐分子四处逃窜,企图制造更大事端。中队官兵立即对方圆20公里内的沙丘地、红柳滩、芦苇沟等地展开拉网式搜捕。 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特战队员们连续搜索3昼夜。直到第4天黄昏,队员们在棉花地发现了暴恐团伙的藏匿窝点。凶残的暴恐分子见行踪败露,手持砍刀、长矛、钢叉向搜捕队员扑来。特战队员们毫不手软,一举将暴恐分子制服。 直面生死考验,尽显英雄本色。武警新疆总队四支队政委段天杰介绍,特勤中队官兵传承了“忠诚、勇敢、团结、善战”的队魂,以能打硬仗、恶仗、险仗著称,在一次次生死博弈中化险为夷,是名副其实的“尖刀”上的“刀尖”。 忠诚,是中队每名官兵镌刻在灵魂最深处的鲜明烙印。 中队原排爆班班长甘文杰服役满12年,在死亡线上徘徊了近百次。今年初,已转业回家待安置的他突然接到中队请求:“在一起暴恐事件现场,发现了结构复杂的爆炸装置,希望你能够回来。”甘文杰二话没说,立即打上背包,重返战场。 暴恐现场的复杂情况令人胆战心惊。一个硕大的爆炸装置被放置在民房里,X光机照不透,机械手臂无法抓提,排爆机器人无法承受其重量。面对这个庞然大物,甘文杰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能人工转移销毁,才能保证群众安全。”甘文杰果断下定处置决心。然而,战友们都知道,人工转移就意味着他要摘去防护手套进行作业,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有战友劝甘文杰别管了,可他却义正辞严地说:“我不上,让谁上?”甘文杰在另一名排爆手的配合下,用毫无防护的双手抬着爆炸物一点点往外挪动,不到300米的距离,他们整整抬了半个小时。最终,爆炸物在安全地带引爆。 近年来,中队先后参与处置各类重大暴恐事件20余起,排除爆炸物200多枚,在反恐维稳最前沿筑起了一道坚实防线。 生死面前总能临危不惧 走进中队荣誉室,让人震撼的,不仅仅是近百个奖牌证书,还有战斗中一件件血迹斑斑的作战服和缴获的一枚枚土制炸弹、一把把大砍刀……这些战斗留下的实物,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每次战斗的惊险与惨烈。那么,是什么让官兵们能在生死搏杀中迸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呢? “血性和血战到底的勇气!”中队指导员杨皓的回答,虽简短但铿锵有力。 有一年,5名暴恐分子行凶后藏匿在一个废弃平房内,凭着自制猎枪和爆炸装置,进行负隅顽抗。危急时刻,上级命令特勤中队处置。时任中队长王刚一脚把门踹开,正准备突入房屋时,暴恐分子向他脚下扔来一枚土制炸弹。王刚毫无惧色,迅速躲避,尔后一个翻滚进入房屋,果断还击。 “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队官兵凭借着一股横刀立马的豪气、有我无敌的勇气、决战决胜的底气,方才屡战屡胜、所向披靡。”中队长刘琳说。 眼前的这名战士,深眼窝,高鼻梁,相貌普通,初见面时还略有局促。但一聊起熟悉的战斗,他的眼睛仿佛放出光来。他就是在一次战斗中击毙6名暴徒的一等功臣吴蛟。 茂密的丛林里,危机四伏。吴蛟和他的10名战友站在林地边,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可能与潜藏着的敌人短兵相接。 “啊!”一声惊呼,那是上等兵贺洪良搜索的方向。两个匍匐在地上的黑影突然起身朝贺洪良扑去。千钧一发之际,吴蛟猛一蹬地,后发先至。移动中,他调转枪口,据枪、瞄准、击发,暴徒双双倒地。一连串动作干脆利落。 搜索还在继续。突然,前侧树丛中一道寒光在手电光束中闪过,敏锐的吴蛟立即示意战友迅速从两翼包抄。果不其然,3名暴徒意识到位置暴露,狗急跳墙冲了出来。虽陷重围,吴蛟却临危不乱、沉着应战,将暴徒一一击毙。 在毫发之间决胜的排爆战斗,最为考验官兵的智勇和心力。 排爆手陈冰威的面前,散布着十几个大小不一、装置各异的炸弹。 经过短暂勘察甄别后,陈冰威开始从清理引线人手。他端着沉重的机械手臂,进行细至毫厘的精密操作。几个小时后,10枚炸弹被成功拆解。 最后,只剩下一枚被安放在面包车上的炸弹了。陈冰威经过仔细查看周围后,果然在侧面发现了另一个触发装置。他采用先车弹分离、后拆除转移的办法,历时3个小时作业,终于啃下了这块最硬的“骨头”。 复杂环境练就一身硬功 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或许带有运气的成分,但数十场真刀真枪的反恐战斗都能完胜,则是凭借特勤中队官兵过硬的本领和底气。 在令人羡慕的光环下,旁人只记住了特勤中队的荣耀,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中队官兵始终牢记“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的队训,不断在挑战极限中把制胜本领练到极致。 “宁把血汗洒在训练场,也绝不能失利于战场。”中队始终坚持反常规训练,官兵们有车不坐练奔袭,有桥不过练泅渡,有路不走钻山沟,在近似实战的复杂陌生环境中练就一身硬功。 那年,中队35名官兵连续一个多月战斗在一线,先后完成武装巡逻、沙漠丛林搜索、武装清查等10余项任务。没想到归队后第二天,中队就又组织开展为期2周的“魔鬼”训练:每天武装5公里越野、攀登、400米障碍、擒敌、10公里耐力跑。 “战斗归来不休整,直接进行大强度训练,这也太不近人情了。”一些官兵有些想不通。 “这次任务暴露出队伍在长途奔袭、陌生地域战术协同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必须马上填补‘短板’。因为战斗没有‘休整日’,随时可能会打响。”训练第一天,刘琳的一番话为官兵们解开了心结。刘琳认为,越是在容易松懈的时候,越要超常规练兵、超极限淬火,方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特勤中队,由于训练任务重、险难课目多、危险系数大,不少官兵都留下过伤疤。一次考核中,战士谢春红在通过独木桥时,突然脚底一滑,一头撞在桥桩上,鲜血顿时顺着脸颊染红了他的作训服。就在考官准备发出中止考核的信号时,谢春红却选择了坚持,并最终夺得了季军。事后,他的伤口缝了4针,留下了5厘米的伤疤。小谢却乐呵呵地说:“伤疤,是特战队员最美的勋章。” 人人都是“刀尖子”,个个争当“压舱石”。近年来,中队先后7人荣立一等功、11人荣立二等功、140人荣立三等功,2人被表彰为“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 训时忘死 战时逢生 □ 短评 韩辉 段天杰 在历经一场场惊心动魄、生死搏杀的战斗后,武警新疆总队四支队特勤中队官兵总结提炼出“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这句豪气血性的队训。乍一看,似乎有点不科学,但细细品味,却是对军人精神特质最恰到的诠释。它不仅是中队官兵融入骨髓的“动员令”,更是直面生死的“冲锋号”。 军人的状态只有两种:打仗和准备打仗。从某种意义上讲,准备打仗比打仗更重要,如果认识不到位、准备不充分、训练不托底,打仗就没有底气,甚至不战自败。特勤中队官兵之所以能打赢20余场反恐维稳硬仗,靠的就是平时的千锤百炼。 反恐战场短兵相接,时刻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生死瞬间,取胜之道并无捷径,全靠平时近乎苛刻的实战化训练。“往死里练”,就是要把本事练到极致,在不断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中,挤压能力提升空间,实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训时忘死,战时逢生;训时贪生,战时难生。广大官兵只有叫响“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的豪言壮语,才会在心底升腾起忠诚使命的信仰之情,才能做到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确保一声令下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作者分别系武警新疆总队四支队支队长、政治委员)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