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聊装备 近日,中俄重申“萨德”问题关系地区战略平衡,双方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的立场是一致的。一段时间以来,韩国部署“萨德”的定引发各方关注,更是引起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对。“萨德”到底有哪些“过人之处”?X波段雷达是啥?这背后可能意味着什么?为此,科技日报记者专门采访了航天科工二院的导弹专家郭衍莹。 当地时间2017年3月18日,韩国星州郡,民众集会抗议,要求取消部署“萨德”。 为什么X波段雷达能窃取邻国的军事情报 “萨德”系统的X波段陆基雷达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让周边国家颇为忌惮。很多人关心,为什么美国反导系统中的X波段雷达能窃取邻国的军事情报,而其他频段的雷达,如“宙斯盾”的S波段雷达却不能? 郭衍莹介绍:“美国‘萨德’系统的X波段雷达TPS-2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如大发射功率,低噪声接收,尤其是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等。但它之所以具有高超的窃取邻国军事情报能力,主要在于它是一部宽频带雷达,具有很强目标识别能力。它能识别目标的真假,识别是真弹头,还是诱饵、碎片或是干扰。结合测出的弹道参数,然后再结合美军数据库的数据就能知道是哪个型号,或是一款新型导弹。反导雷达如没有目标识别功能,最多只能提供‘××上空有不明飞行物’之类情报,没有太大的军事价值。X波段雷达另一个特点,它的天线波束可以做得很窄,可以提高雷达对目标瞬时位置、速度的测量精度,从而能提高火控雷达的制导精度,提高雷达对目标拦截的成功概率。这两点对反导雷达都很重要。” 韩国民众集会反对“萨德”部署 中新社记者 吴旭 摄 如何正确理解“萨德”的X波段雷达探测距离 记者了解到,对于“萨德”的X波段雷达探测距离,韩国媒体一致口径认为是700千米。而在我国媒体说法不一,有1500千米、2000千米、2500千米甚至更远等多种说法。 对此,郭衍莹认为:“美国感兴趣的是监视和窃取别国靶场战略导弹在起飞助推段试验数据和初始轨道数据。据我分析,一些专家所以得出2000千米的结论,是假定导弹在助推段的雷达反射面积(RCS)>10平方米,然后再与美国官方公布的‘萨德’的典型数据对比。再根据雷达原理,就能得出雷达有效探测距离。” “问题是‘萨德’的典型数据是什么?”他指出,航天科工二院情报所编《世界防空反导导弹手册》和航天科技情报所对外公开资料《萨德靠什么威胁假想敌》中介绍美官方的TPY-2正式数据是可信的。由此经过简单运算可以得出,对于靶场助推段的导弹(RCS>10平方米),雷达探测距离确实可达2000千米。 “不过如果考虑到地球是圆的,这个2000千米就得打折扣。”他说,“通过计算可知,对于距离1500千米处,雷达只能发现上升至130千米以上的导弹;距离2000千米处,只能发现上升至240千米以上的导弹。距离再远就没有多大军事情报意义了。不过导弹在关机点附近弹体和弹头就分离,而且可能同时分离出很多假弹头(诱饵)和碎片。所有这些目标的RCS都只有零点零几,雷达是无法探测到的,直至目标飞至距雷达500至700千米左右,才重新为雷达所发现。” 韩国星州郡民众集会抗议 要求取消“萨德”部署 我们夸大“萨德”的威胁了吗 国外一些不友好的媒体和论坛频频发表文章,指责中国夸大“萨德”的威胁。有的媒体甚至说,美国侦查卫星天天飞过中国上空,偷窃中国军事情报,你们为何不提抗议? 对此,郭衍莹表示:“美国的确在利用一切手段,从卫星、网络一直到民用通信甚至手机等各方面来摄取情报。这些手段虽各有各的优势,但用雷达摄取战略情报,特别受到美军青睐。因为雷达本身是一种全天候作战武器装备,一有情况,就可立即转为作战模式。雷达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一些手段无法替代的。事实上美国一直处心积虑利用雷达来窃取我国情报和建立中俄导弹数据库。” 韩国原防长韩求民就曾在国会作证时信誓旦旦地保证,“萨德”不会与美国反导系统联网,不会纳入美国全球的反导大系统。那么,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我们完全从技术的角度,来看看这些政客誓言的虚伪性。”他介绍,每一套“萨德”都有一个指控中心站C2BMC,其全称是“指挥控制和作战管理通信系统”,是整个“萨德”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但C2BMC远非一般普通的作战指控系统,每一个“萨德”系统中的C2BMC,都要和美国全球反导系统中其他所有“萨德”的C2BMC联网,而且所有的C2BMC均可借助于卫星、光纤以及“飞行中拦截弹通信系统”,将美军在全球各种防御武器综合、集成。通过C2BMC,“萨德”系统第一步就得接受美国早期预警体制(来自预警卫星等)的信息,以及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控制。 “所以一旦部署‘萨德’成功,都不可避免地将纳入美国主导的东亚美日反导系统,最后纳入美国全球反导大系统。”郭衍莹说。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