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北京)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博览会在京隆重召开。仝选 摄 中国网新闻7月3日讯 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北京)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博览会在京隆重召开。 中国指挥控制大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具代表性的指挥控制领域内科技工作者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高端盛会,是集学术交流、产品展示、专题研讨于一体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学术品牌活动。 第五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从当前社会关注的前沿热点切入,以“聚焦颠覆性技术,引领C5ISR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打造自主可控的信息系统、创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推广高效可用的实用技术等关键点,探索智能指挥与控制的前沿技术,推动形成指挥与控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本次博览会以“聚焦颠覆性技术,引领C5ISR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仝选 摄 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苏小军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军委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杜希平少将,东部战区陆军乔利明副参谋长,军委后勤保障部综合计划局张成名副局长,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司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曾开祥处长,中国工程院、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常务理事费爱国院士,中国工程院樊邦奎院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曾毅副总经理,北京理工大学陈杰副校长,中国北斗导航管理办公室蔡兰波总工程师,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协会于国会长,国防工业企业协会石金武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以及来自军委联合参谋部、装备发展部、军事科学院、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各战区等相关单位的军方代表出席了博览会及大会开幕式,来自军队、国防科技工业部门和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领导、专家等600余名代表及100余名媒体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戴浩理事长主持。 本届大会,李德毅院士、吴一戎院士、潘建伟院士、吴宏鑫院士、费爱国院士、邬江兴院士、胡晓峰教授、王飞跃教授、黄长强教授等院士专家携各领域一线学者近百人,献上报告近百场,共同探讨高分对地观测、新量子革命、航天器智能控制、指挥控制与任务规划、网络空间拟态防御、低轨星座系统的发展前瞻,深入研究大数据、自然交互、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信息主动推荐、仿生、分布式机器学习、体系结构等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深入论述国防科技助力国民经济发展的军民融合之路、关键技术和器件的自主发展之路,以及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指挥信息系统体系重塑之路,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国智能指挥与控制技术的长足发展。 开幕式后,“未来空中作战论坛”首当其冲,拉开大会的帷幕。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杨伟副主任,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白晓东副总设计师,空军装备研究院总体所傅盛杰总工程师,原空军军事理论研究部安世东部长,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中心科技委殷云浩主任分别作了题为“未来空战模式探究”、“精确制导技术与未来空战”、“对未来空中作战方式及相关技术发展的思考”、“颠覆性技术与空天战场的演变”、“军用航空技术创新的方向与模式探讨”的报告。 3日下午,主题为“军用转民用,国防科技助力国民经济发展”的“2017中国军民融合高峰论坛”隆重召开。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于川信秘书长,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薛惠锋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中国国防工业企业协会石金武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陆军工程大学李广侠教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第二?一研究所孟红副所长,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业商会乔晓林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北海舰队副司令员杜希平少将先后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科技创新与协同发展战略布局问题”、“迈向军民融合发展新高度”、“‘军转民’的时代机遇与挑战”、“天基系统在军民融合领域的运用展望”、“军转民实践探索:从地面无人系统到轮式机器人”、“抓住历史机遇,促进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经略西太平洋思考”作了精彩报告。 记者了解到,本届博览会为军地双方提供军民融合技术的双向转移、产品应用、技术交流和项目对接的平台。 与去年相比,本届博览会进一步扩大展览面积,吸引了260余家具有鲜明的科技产业创新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参展,积极布局军民融合国家战略,重点展示指挥信息系统、军事训练仿真、空中管制系统、无人化作战装备、轮式装甲车辆、网络信息安全、测绘导航设备、应急救援装备、军事通信与计算机等高新技术装备。博览会得到军委机关、各战区、各军种、武警部队、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军工集团的肯定与支持,吸引了超过200家媒体、自媒体的关注和争相报道,预计三日内接待参观观众将逾40000人。 本届大会及博览会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与引领下,旨在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的国家战略,通过军民深度融合来凝聚国家意志和全社会力量,支撑和孵化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助力军改后的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搭建一个新型的、开放式的军民融合高新技术成果交流平台,创新军民融合的思路和方法,多学科跨界协同、交叉融合、万众创新,为国防科技和军事装备以及企业转型升级起到科技助力驱动的作用,走出一条科技助力式军民融合道路。(仝选 刘哲)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