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旅行 文/任振国 “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所有人一样,要离开熟悉的地方,总是充满了各种的留恋与不舍,也往往会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各样的忧虑和不安。 一年前,当我在支教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时,我知道我就要离开工作和生活了十七年的地方了,本来就在山沟里的学校教了这么多年书,现在又要前往大山深处更远的西山学校去,那一刻,我的心中泛起了一丝难言的苦涩。 然而我又想起了《兵车行》中“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激起了“男儿立志出夔关......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豪迈。我在落寞中整理起自己简单的行囊,一床被褥,两套衣裳,又找出了一些当年上学时的中文专业课本,带上一沓稿纸,还有那支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英雄牌钢笔。 站在原学校的门前,我忍着眼中的泪光,回头再一次深情地望了望,然后不舍地转身,踏上了要去漂泊的远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此后那些静静的时光里,我认真地完成每天必要的工作。在暮月初升时我送走最后一个孩童,接下来,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子里。窗外的喧哗逐渐退去之后,我时常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有时会在喝完一杯浓茶之后而彻夜不眠。 一杯香茗在手,思绪随茶香氤氲升腾,我重读昔日的专业书本,透过那些跳动的字符,穿越时空,我仿佛握住了作者冰凉的双手,和他们在冥冥中完成了一次次心灵的对话,在文字的散落和飘洒的过程中我感受着圣贤们或悲或喜、或嗔或怒的心声,这中间有感叹,有佩服,更有着深深的崇敬。 我在灰霾的日子里看到了《忆江南》中的花红柳绿;在《陋室铭》中体会到了谈笑有鸿儒的默契;在《定风波》中我读出了诗人谪迁中的顿悟和在苦难中的超越;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看到了保尔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一次次执着自己的理想...... 那些读过的文字让我有了激情,唤醒了我神经中每个敏感的细胞,让我的思想生出翅膀,心被托放在一片纯净的天籁之上。我陶醉在自己编织的情网里,这些脆弱的细胞开始跳动,想要把生涩的岁月用文字编排成墨香弥漫的篇章。 我的床头一直放着笔和纸张,这是我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我用笔和纸写下一些点滴的心事,当内心的某些情感顺着笔尖流淌,我知道总有一些过往让我感动。 这样的状态从那个秋雨的清晨开始,走过了大雪纷飞的浓冬,直到窗外的山峦又一次披上了绿装。我在大山深处的这间屋子里,一个个无眠之夜,一团昏黄的灯光下,我听着窗外呼呼的风声和冷冷的雪声,一个人坐在桌前,我把头埋得很低,我把我的思考埋进我的文字里。 那些跳跃的字符一次次触碰我柔弱的指尖,乃至我的灵魂,当我内心的某些思想和情感顺着笔尖流淌到洁白的纸上,我揉过酸涩的眼睛,总能抹下一些水的痕迹。 我曾在《王峰山的早春》里幽怨彷徨;对前途感到困惑时有幸碰见了那个《卖草莓的姑娘》;我轻抚过《遥远的古寨》沧桑的脸庞,我听到了开天辟地的先民们厚重的呼吸,我能感受到他们在苦难岁月里牵手的那段温婉的情愫;《远山的庄稼》让我在迷茫时聆听了大地最为深沉的教诲;《一棵梧桐树》让我再次坚定了此生的理想与信念;《凿开河的随想》给我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力量,让我重新又鼓起了勇气,昂首大步向前...... 心与笔的舞蹈继续在洁白的纸上翩翩起舞,我的欢喜、我的悲伤、我的愁绪、我的感叹、我的思量与执着,在胸中由缓慢而变得热烈,由热烈而变得激昂。尽管我的文字在热烈了一天之后就变得沉寂,但我深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和我一样痴迷于文字的人,在某个地方过着和我一样的尘世生活,我深信我的文字也一定走入过她们的心灵深处,蛰伏在她们心灵的一隅,在某个无边的暗夜,生成一树静美的昙花。 我思索着,我思想中那些深藏海底的岩浆,酝酿了爆发的力量,我把我生活的经历和感受,通过我的文字告诉给我的朋友们,我不能奢望所有的人都能读懂我,就算炙热的奔放一刹那冷落成了千古的忧伤,我仍然相信,我的那份思索久久地萦绕着,不会随时间而流逝。它一定会在某个多情的夜晚,触碰你疼惜的心弦,沁入你心灵最深处的那方天地。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只是一个行走在文学边缘的徘徊者和守望者,我用瘦弱的手臂,颤抖地握着笔管,回味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实地书写了每一次心间的感动,字里行间都是心的诉说,我用那支笔轻轻叩响了《韩城文学》的大门,我找寻到了文学殿堂的那份圣洁,认识了众多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知音。 然后,我卸下了沉重,用洒脱娴静的心态来面对喧嚣的尘世,以淡定从容的态度去迎接生活的风雨晴和,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戏台上,平静看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在大山的角落里,做一支凄风冷雨中的春红,即使在无人欣赏的阴霾角落里绽放,我也始终坚定地认为,那绽放的过程便是温暖一生的阳光。 从此,不惧风雪迷途,勇踏前路崎岖坎坷,生命里与文字相伴的日子,再难走的路都会是一场心灵的旅行。 时光飞逝,转瞬一个春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境界也许还难以企及,但我们应该努力走在追寻这种境界的道路上。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net/subject/3924594/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