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与高速是空中武器装备努力追求的“双面人生”。就在大家仍纠结于雷达截面积和马赫数时,美俄两国已迫不及待地展示了各自的最新力作: 日前,美国采用隐身设计的远程亚声速反舰导弹LRASM成功完成机载分离试验,而俄罗斯采用高超声速设计的“锆石”反舰导弹,不久前又一次成功完成试射。 美LRASM项目研制初期本来有两种型号,分别是亚声速型和超声速型,其超声速型已于5年前“下马”,亚声速隐身型号的空射版LRASM预计2018年服役。俄塔斯社的报道称,“锆石”反舰导弹在测试中达到了8马赫的飞行速度。俄高超声速反舰导弹进展迅速,目前已进入密集试验阶段,预计2018年批量生产,未来配装核动力巡洋舰,后续将发展潜射型和空射型。 被美俄两国寄予厚望的这两型新型反舰导弹,谁才是未来海战中真正的“舰船杀手”?是擅长匿踪的“隐身刺客”,还是以快制胜的“小李飞刀”,江湖一时众说纷纭。今天,两位军迷各执一词,“论剑”反舰导弹。 ——主持人 高立英 甲方:“隐身亚声速派” 辩手:武为 观 点 隐身还是高超声速?其实,从美国五角大楼“毙掉”超声速型LRASM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了答案。 相对于高超声速反舰导弹,隐身亚声速反舰导弹拥有以下3个方面的重要优势,是未来反舰导弹的发展趋势。 突防能力更强 对于舰艇来说,拦截反舰导弹属于迎头拦截,只要雷达或光学系统能锁定目标,就能用防空导弹击落它。 亚声速反舰导弹采用掠海飞行弹道,在地球曲率的天然遮盖下,具有效果极佳的攻击突然性。当年英阿马岛之战,顶着“皇家骄傲”光环的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就是被一枚“飞鱼”亚声速反舰导弹击沉的。如今,LRASM不仅拥有上述优势,而且继承了“贾斯姆”导弹优异的隐身设计,即使面对空中警戒平台,也能够隐匿身形,突防能力更强。 而超声速反舰导弹一般弹道都较高,红外信号明显,在50-200千米的距离上就会被发现,甚至肉眼都能在10千米以外发现。老旧的SA-N-4型苏式防空导弹曾轻易拦截了先进的“白蛉”超声速反舰导弹。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发展出巡航速度3.5-4马赫的“波马克”-2反舰导弹,但其突防能力并不强。 打击效能更高 LRASM射程约为800千米,可以在当今世界上任何防空系统和海空基反舰导弹的杀伤范围之外发射;而“锆石”号称400千米的射程,与其相比不仅缩水一半,且杀伤力如何,尚未证实。要知道,研发高超声速武器已半个多世纪的美国,也仅有一次以5马赫速度飞行400千米的成功案例。 由于对燃料和弹体的特殊需求,为了保证相当的打击范围和毁伤效能,超声速反舰导弹的体积重量要明显大于亚声速反舰导弹。这意味着同一作战平台的携弹量差距较大,而这一指标在现代海战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比如,隐身的“鱼叉”导弹和超声速的“白蛉”导弹,射程和战斗部重量相近,但后者的体积和重量分别是前者的3倍和7倍。 目前,虽然LRASM和“锆石”的相关参数都未公布,但根据美军最新实验型高超声速飞行器“乘波者”X-51A的重量来推算,并且考虑到俄制反舰导弹又大又重的“传统”,“锆石”的重量很可能至少是LRASM的两倍。 建用成本更低 “鱼叉”导弹2014年单价为120万美元,美国海军计划用LRASM取代“鱼叉”,并且要求成本更低。在2017年预算中,LRASM的造价接近300万美元,但考虑到仍处于试验期, 未来量产的单价可能在100万美元左右。 超声速反舰导弹的技术难度比亚声速反舰导弹要大得多,例如低空掠海飞行时产生的音爆反射、多普勒效应和热效应、制导系统的可靠性等。至于高超声速导弹,更是难上加难,仅动力系统和弹体材料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技术难度较大直接导致研制生产周期和成本大幅上升。印俄联合研制的“布拉莫斯”超声速反舰导弹的单价高达300多万美元。以此推算,采用高超声速设计的“锆石”,造价必然大幅高于“布拉莫斯”。 花同样的钱,是购买多枚LRASM划算,还是1枚“锆石”实惠?答案显而易见。 乙方:“高超声速派” 辩手:常明 观 点 目前,世界主要军事大国都在加快高超声速武器的研制步伐。以“锆石”等反舰导弹为代表的一次性使用高超声速远程打击武器,有着一流的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将大大提高海上作战效能。 突袭“防不胜防” 高超声速反舰导弹有着一流的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超过5倍声速的速度优势使防空系统的探测跟踪难度大大增加。据悉,高超声速反舰导弹的起飞阶段只有短短90秒,末端攻击速度可以达到数倍声速,即使敌方此时对来袭导弹进行预警,其反导系统也难以完成发射准备。 面对拥有如此快速突防能力的“锆石”,现有水面舰艇装备的各类反导系统,比如“海公羊”“密集阵”等,都无能为力。随着技术的完善,若将航路规划技术应用于高超声速反舰导弹,则可降低被敌方捕获跟踪的概率,这些都是亚声速隐身反舰导弹所难以企及的优势。 一方面,亚声速导弹掠海飞行的“隐身”优势,正随着更先进雷达的发展被逐步抵消。另一方面,“战斧”等亚声速导弹射程远,但受到速度的制约,等飞到时,目标可能已跑掉,对时敏目标的打击效果较差。1998年8月,美军的“战斧”导弹飞了近2个小时、1770千米抵达塔利班训练营地时,拉登已经于1小时前离开。痛失目标的美军为此差点让“慢一拍”的“战斧”下岗。 因此,纯粹的亚声速导弹已经不具备实战价值,正逐步让位于射程更远、速度更快的新一代超声速反舰导弹,如俄罗斯的“白蛉”、印俄的“布拉莫斯”等。 毁伤效果更好 高超声速反舰导弹最大优点就是速度高、动能大,可以依靠撞击“得分”。速度的提高会使动能以指数速率增长,一枚1.5千克的高超声速武器的撞击动能,就足以使一座桥梁坍塌。 在这样的优势下,无需战斗部发挥威力,导弹单凭直接碰撞就足以达到毁伤敌方目标的效果。相反,在同等条件下,携带一定质量高爆战斗部的亚声速和超声速导弹,其产生的化学能远远低于高超声速导弹产生的动能。 随着近年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以及超燃冲压发动机等先进动力系统的广泛试验和应用,无需加载战斗部的高超声速导弹,体积和重量将会大幅缩小,射程将会取得突破性提升,优势将更加明显。 效费比更佳 一款装备的打击成本不能只看造价,更要看到单位价格的毁伤效果。 据称,“锆石”导弹能够采用3S14舰载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完成技术升级,俄将让“锆石”导弹上舰服役。以俄超声速反舰导弹“花岗岩”为例:俄方经过估算,“彼得大帝”号一次齐射20枚“花岗岩”,对美航母的毁伤率是0.3,而一次齐射20枚“锆石”高超声速反舰导弹,这一毁伤率将提升至3倍。虽然“锆石”研制难度大,单价成本较“花岗岩”高1.5倍,但是根据“效费比=效能/费用”,“锆石”实际效费比则是“花岗岩”的2倍。 以“花岗岩”为对比中介进行传递推导,亚声速反舰导弹与高超声速导弹,效费比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点 评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相信大家对美国LRASM隐身亚声速反舰导弹和俄罗斯“锆石”高超声速反舰导弹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武器装备。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如何能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做出对的选择,这一点至关重要。 下面请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刘戟锋教授对双方观点做一点评: 我们曾经将坦克、飞机、舰船、导弹一类武器装备统统称作物理战装备,因为它们运用的是物理知识,产生的是物理效果。自人类战争以来,物理战武器一直追求的是远程和精准。追求远程,为的是保存自己;追求精准,为的是消灭敌人。正是这两大追求,牵引着物理战武器提升到今天这般水平。 但是,战争毕竟是两股活力之间的博弈,有进攻就有防御。为了实现突防,物理战武器的发展衍生两途,即隐身和快速。隐身着眼的是神不知鬼不觉,快速着眼的是迅雷不及掩耳。两者孰优孰劣?其实难分伯仲,它取决于当事方拥有的技术成熟度以及发展理念的多样性。何况隐身并不排斥快速,快速也不排斥隐身。 针对LRASM和“锆石”展开论辩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非对称作战的真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资料整理:梁帅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