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我的老家是一座小山村,村子的周围都是层层叠叠的山。山不高,但是浑圆清秀,披着茂盛的植被,寒暑易节,经冬历春的季候更替却丝毫不减那一抹青色。我的老家就被安放在这层峦叠嶂的山窝里。从远处看,我们这个不足百户的村子像极了锦簇花团中的一枚花蕾。 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枚“花蕾”中度过的。小时候,主要的活动就是上山砍柴,上山放牛,上山摘野果,上山采菇,总而言之,就是上山去。从山上往外面看,仍然只看到一馒头似的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头。青山更在青山外,却有时能在晴好的天气里看到在烟云迷濛之外,有一簇灰白的建筑,有一道与云端相连接的像白色的带子一样的河流,心里认定它一定很遥远,很神奇。 我知道连通外面的就有一条崎岖的山路,它傍在山腰上,常常有卖货郎摇着泼浪鼓来村子里,卖些针线丝脑薄荷糖,换取牙膏皮、鸡毛鸭庆甲鱼壳之类。也偶尔有手扶拖拉机“腾腾腾”地拉些化肥石灰过来。村子里那个赤脚医生那辆永久牌自行车也常常打那儿过。当然更多的是村子里那些牛角车总是一路“吱吱呀呀”的拉了柴禾去圩上卖,所以我认定那一定是通向外面的路。 我有多次想去冒一回险,竟是因为害怕那阴森森的少有行人的路。一个人走在山路上,脚步在山中回响,感觉有人跟着,回头却不见人影,脊背就发凉,飞也似地逃回来却仍是惊魂难定。但在我的印象里,那一条山路却怎么这么长,这么寂寞,这么让人恐惧。 升初中了,必须要通过那条路到镇(那时叫乡)里去。父亲此时有了一辆自己的自行车了。第一次是父亲送我去的。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两边的山呼呼地在眼里晃得睁不开眼睛,晕乎乎的感觉在飞。车子颠得肚子不是肚子心肝不是心肝,只是闭了眼,紧紧地扯着父亲的上衣不敢松手。这条路弯弯扭扭、扭扭弯变,九曲回肠之后。终于出来,与山路外面的公路接通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一次走出了那一方天地,就像青蛙跳出了井外,河伯来到了东海,才发现山外面有这么多从来不曾见识过的东西。而那些未曾见识过的东西竟是如此地给我带来惊喜。以致于每次回家之后我都要喜形于色地对弟弟讲外面的故事,而弟弟的神往艳羡的眼神常常让我得到极大的满足 走出山的外面于是成为了我的梦想。行走在这条山路上就当然成了我每个星期的必要经历。在克服了几次毛骨悚然的心理之后,竟感觉对这条路格外的亲近。这条路原来没有那么漫长,拐五个大弯五个小弯就出来了。走在这弯弯的山路上,就像在跳一曲优美的华尔兹圆舞。“咚——哒哒”正转,“咚——哒哒”反转,竟是别有风味!一路上,鸟鸣山涧、虫吟树中,溪水淙淙,百草芬芳。感觉崎岖蜿蜒却是曲径通幽,人静山空竟是别有禅趣。于是,我常常在这条路上逗留,有时干脆驻足谛听虫吟鸟鸣的天籁、风吹松涛的乐章,或者躺在落满松针的路边,看悠悠地在风中轻舞的蒲公英,看那高天中去留无意的浮云。渐渐感觉这条小路延伸着我的诗行。 父亲决定给我买一辆自行车。骑车去上学在那时是相当奢侈的,这种奢侈让我在这条山路上获得了最大的快感。我喜欢用力蹬着自行车在呼呼的风里穿行,让两旁的树影迅疾地刮过我的眼际,我喜欢在每一个拐弯处按下车子的一边,让车子斜斜地与路面形成一个适当的夹角,左转弯,车把往左按,右转弯,车把往右按。左一下,右一下,左一扭右一扭的车子就像在跳着热烈的秧歌。路上就能看到成群结队挑着柴禾去圩上卖的男人,背着娃娃撑着伞回娘家的妇女,趔趔趄趄喝醉了酒的酒徒,我不停地按着车铃,那些行走在路上的人都闪过路旁,高声对我说:“看到路来,别太快了!”那时我往往在高声应过之后却更是得意地骑得飞快。 随着进山出山的人越来越多,山路就显得有些小了。村里有个在外面做生意的新买了摩托车,总是会在路上把喇叭按得“嘀嘀”响,却常常回到家里不停地用水管冲洗车身的泥巴,还要支起车身抽出内胎来补。嘴里骂骂咧咧地埋怨:“他妈的什么路!” 村里决定修路了,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放山炮,挖土,填土,开渠架桥,全村老少都蹩足了劲热火朝天地干了两个多月,一条大路平平整整地就形成了,铺了沙的大路,走起来沙沙响,雨后也不沾泥,两辆汽车交汇也不愁没地避让了。从村子里的人脸上溢出来的笑容来看应该是颇为满意。 但不久我就到了县城读高中。来回的次数就少了,但那条路还是又宽又平整。寒暑假日回来,总是喜欢骑着车子在这条路上溜,却喜欢上慢悠悠地骑,听一听轮胎与路面摩挲的“咝咝”声响,看一看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闻一闻花草送来的清香。在这条路上骑行,就是一场心灵的放牧。 读完大学参加工作后,便在外面安了家,那条路就去得少了,听说家家户户都有了摩托车,想象摩托车来往穿梭的故路上该是怎样的一幅热闹呢?我只是担心那条路还是略嫌逼仄吧? 父亲有一次在电话里告诉我,那条路早已修成了水泥路,可以同时过四辆汽车,原来弯道已然被抻直,出山只要五六分钟了!过年时开车回老家,果然倏忽而至。村子里大部分人家门口都停放着小轿车。女儿却疑惑地问我:“你常说一路上鸟语花香,怎么只是路了呢?”我顿时无语。 首发散文网://www.sanwen.net/subject/3916125/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