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宜凡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时的留影 最近《纽约时报》有篇文章谈论了中国在增强软实力方面的努力,其中提到了蓝海电视台,一个用英语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电视台。这个电视台的背后是顾宜凡,一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的华人。 见到顾宜凡是在他北京的办公室,隔壁正热火朝天地忙着北京直播室的准备工作。“我们是第一个24小时的、英文的、关于中国的、以自制节目为主的电视台。2009年5月,我们正式开播。我们的卫星已经覆盖了全北美,很快就会覆盖全亚洲。”温文儒雅的顾宜凡说。这个电视台是他的一个梦,是一个酝酿了很多年的梦。 顾宜凡出生在一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家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家庭两个世界”。他的祖父兄弟5个都是洋博士,而且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开创先河。祖父顾毓琇是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是中国在电机、无线电、航空领域的开拓者。但是1949年祖父去美国时,年仅15岁的父亲参加了中共地下党。此后24年里,这个大家庭就分处在太平洋的两岸各自封闭的世界中。 这剪不断的海外关系让顾宜凡的父亲走过了一条坎坷路,带给顾宜凡的则是苦涩的童年和少年记忆。“文革”期间,父亲挨批斗关牛棚,腰都被打断过。顾宜凡的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常颠沛流离。不过,从小到大,要强的顾宜凡和姐姐的学习成绩却从来都是第一。 他们的生活在1973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年,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顾宜凡的祖父回国拜访。此后,顾宜凡全家终于过上了正常的生活。高中毕业后,顾宜凡顺利考上了西安交大的信息与控制工程专业。 那是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但是顾宜凡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在交大,顾宜凡担任着文学社社长、广播台编辑和播音组组长,还在第一届大型朗诵会上被学生投票选为最佳诗作者。对文学的热爱让他在毕业后拒绝祖父让他留美深造的要求留在交大做了助教:“当时祖父急了,他说,你把手伸出来。”顾宜凡说祖父是用手掌打他的手掌,他疼祖父也疼。工作一年多以后,祖父再次提出要求。这一次,顾宜凡听从了:“不过,当时我是抱着先拿个工程学位再去学电影的想法去美国的。” 1985年底,怀揣20美元的顾宜凡踏上了美国的土地。1988年,他拿到了伊利诺伊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到美国以后,观念发生了转变。在那里,学文科很难生存。”就这样,跟随着潮流,顾宜凡毕业找到了一份工作。1990年,他进入了摩托罗拉在芝加哥郊区的总部。在这里,他从软件工程师、高级系统工程师、智能产品经理一直做到了全球市场组合管理的职位。期间,他还拿到了伊利诺伊大学的MBA。 不过,对文学对电影的热爱一直没有停息。1999年,顾宜凡开始创业:“我觉得是追求自己梦想的时候了。”他的梦想就是把中国介绍给世界。为了更好地做准备,顾宜凡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取得了纽约大学新闻专业的硕士学位。“之后,公司开始运作各种项目,其中,2002年到2006年间我们为中央电视台投资制作了《让世界了解你》这个栏目。”5年里,中国20多个城市通过这个栏目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城市建立了姊妹城市和经贸合作,被认为是媒体促进公民外交的成功案例。为了更好地实现梦想,顾宜凡还分别取得了清华大学EMBA和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十年磨一剑”,从他的传媒公司成立到蓝海电视台开播正好十年,顾宜凡酝酿已久的自己做电视的想法终于实现了。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