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通讯:一门四代的从军报国志

2017-4-19 08:51|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3| 评论: 0|来自: 中国新闻网

摘要: 视频:广西百岁抗战老兵忆从军往事 曾亲历长沙保卫战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电 题:一门四代的从军报国志   中新社记者 李纯   “做人不能忘本,要好 ...

视频:广西百岁抗战老兵忆从军往事 曾亲历长沙保卫战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电 题:一门四代的从军报国志

  中新社记者 李纯

  “做人不能忘本,要好好听党的话,工作要以国家为重。”入伍第一天,王炳泰便将曾祖父的这番遗训工整地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去年9月,不满20岁的他穿上军装,成为家族中的第四代军人。

  1939年,王炳泰的曾祖父王长魁在河北清河老家参加了八路军,先后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身经大小百余次战斗,屡立战功。祖父王新建弟兄五人中,先后有四人参军报国。父亲王东升也在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服役于武警某部,多次立功受奖。

  “家里的每一代男人,只要符合条件都要到部队锤炼一番,这是我家的祖训。”王炳泰说,从小家庭对他的教育就与军队“接轨”。吃饭时讲究坐姿端正、出门回家都要跟家人“汇报”、每天要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这些对生活细节的要求与部队的纪律如出一辙。

  “并没有谁特意跟我说这些,但是我父亲、叔叔们平常就是这样过来的,潜移默化地就会有这种印象。”家人的言传身教也让王炳泰得以快速适应日后的军营生活。

  军龄17年的二爷爷王新跃曾对他说,男人一定要有最起码的底气和精神素养。“身为男儿一定要有保家卫国的胸怀,即使现在上不了战场,你也要有这份心。”

  怀揣着这份心思,王炳泰步入了军营。入伍前,父亲从曾祖父满满一盒子的军功章中挑出一枚,作为信物交给他,期盼他能继承先辈的意志,好好在部队发展。走进军营后,王炳泰却把这枚军功章寄回了家里。“有些东西,与其带在身边,不如记在心里。”

  一门四代都有军人,部队生活自然成了王炳泰从小到大听得最多的事情,军事化管理的严格,让王炳泰坦言对军队的最初印象是“凡事都要令行禁止,没有商量的余地”,参军后的生活却与他的预期不尽相同。

  “虽然平时训练很苦、管理很严,但像休息时间使用手机、取个快递、周末外出购物之类的生活上的事情却十分方便。”“以情带兵”的管理方式让王炳泰不由得为部队管理的人性化点赞。

  巧合的是,王炳泰入伍的北京卫戍区某“老虎团”,正是五爷爷王新志原先所在的部队。王炳泰参军后,王新志曾回到老部队探望他。先进的武器装备、完备的设备设施、改善后的生活条件让老人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现代化”步伐的加快连生感慨。

  “我祖爷爷那会儿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进了部队后开始打游击。是国家、部队培养了他,才有了我们现在的这几辈人。”王炳泰说,部队的成长经历是曾祖父人生的转折点,对国家的感恩之心与从军报国之志也从那时起代代相传。

  传承优良传统的还有王炳泰服役的部队——北京卫戍区某“老虎团”。该团前身是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抗战时期成为新四军主力团队,创下了新四军首战日军、首俘日寇等多项纪录,被新四军军部授予“战斗模范团”荣誉称号。今天的“老虎团”仍保留着十个红军连队。

  家族第四代军人走进历史悠久的部队,王炳泰说,这就像是两条河流汇集成海,为部队发展增添力量,也是自己的一种转变与成长。从普通青年到合格的军人,“做事情有了标准”是王炳泰最直观的感受。他告诉记者,以前觉得做事与别人与众不同更显自身价值,现在认为同样的事情比他人做得更好才是“最帅”。

  凭着这股韧劲,入伍两个月,王炳泰训练成绩突飞猛进,全部训练课目成绩优秀,被新兵营评为“三好新战士”。去年11月初的新训阶段性表彰会上,五爷爷王新志作为“特邀嘉宾”,亲手为自己的孙子戴上绶带。

  “那一刻心里是怎么想的?”中新社记者问道。

  “感觉没给家里丢人。”王炳泰憨憨一笑,话语间透着一份慰藉与自豪。(完)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5 04: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