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外国留学生的“课外教材” 消息,据《北京晨报》报道,当我们把看《老友记》,听BBC,背诵《I had a dream》当做学英文的捷径时,老外们学中文时又会看什么、听什么、背什么?除了学校里正规的《汉语教程》,他们有哪些“课外教材”?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留学生,他们是北京交通大学留学生汉语之星大赛的冠亚军。看看他们学习中文都用了哪些独门秘籍。 预备教材 《奋斗》+QQ 越南女孩武式玄绒本科期间在越南学习中文专业,课余时间,她把《奋斗》和《我的青春谁做主》一集不落地看完了。去年8月,她初次来到北京,已经一点也不感觉陌生。她知道出租车是什么样子(越南出租车颜色不同),也会说几句正宗的北京话。“北京人表示同意不说行,说成。不说一起走,说一块儿走。”最让她兴奋的是看到了798和心碎乌托邦LOFT,“跟电视剧里一样!”另外,她还爆料,《还珠格格》和《西游记》在越南也很火,尽管它们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发生的故事,但丝毫不影响越南人看这两出戏学中文的热情。小武还有边查字典边聊QQ的习惯,用这种方法,她中文进步神速。 听力教材 《新闻联播》+电影 来自乌拉圭的马利安告诉记者,他和其他留学生选择听《新闻联播》练耳朵,尽管播音员的语速对于他们来说稍显快,但标准的发音让他们羡慕得不得了。如今,留学生的耳朵灵敏异常,有些说方言的中国学生讲不好普通话,n、l不分,r、y不分,这几位留学生时不时还上前给中国人纠正发音呢。颇有喜剧感的马丁来自喀麦隆,他告诉记者,看电影、看电视也是他练习听力的法宝,“只要看到赵本山和李金斗,我就不换台了。”尽管没有外文字幕,但是影音结合的展现方式使情节变得简单。记者和他闲聊得知,这位喜爱说相声的留学生欣赏电影的标准和中国人大相径庭,“《孔子》我看了好几遍,《黄金甲》拍得太好了!”马丁闭起眼睛,一副叹为观止的陶醉相儿。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