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实习记者谭利娅报道,韩国媒体近日密集关注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访华,韩国当局也相信访问已经成行,并因此对中国外交政策“指手画脚”,甚至通过约见中国驻韩大使的方式向中国施加压力。环球网5月5日所作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七成的受访网友对韩国的这种做法表示“无法接受”。中国专家在接受环球网采访时强调,网民的呼声是民意的一种体现,任何外国政府在制定对华政策时,都必须要考虑到中国的民意将如何反应。 环球网5日发起一份题为“您如何看待韩国在金正日访华问题上对中国的言行?”的网友调查,截至6日9时45分,共有9064名受访网友参与投票,其中投票表示“无法接受”的有6265人,占投票总数的69.1%;投票表示“可以理解”的有1881人,占投票总数的20.8%;另外还有918人投票表示对此事“不关心”,占10.1%。 有很多网友发表评论表示反对韩国的这种做法。有的网友写道,“金正日访华应该名正言顺,韩国对中国外交说三道四没有道理”、“中国的外交,决不允许外国干涉”; 另有很多网友对此透露出“嘲讽”语气,表示中国应采取“还击”措施。 另一方面,也有网友对韩国如此反应表示理解,但也认为不应将其上升到外交高度。例如,有网友发表评论表示,“在现在朝鲜半岛的形势下,韩国对金正日访华一事表示关切与不解,甚至是不满,也应可理解,但似乎不必提到干涉中朝关系的高度。” 对于韩国向中国施压在网友中引起的强烈反响,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吕超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是正常的,可以理解。他说,中韩关系现状非常微妙,一方面,韩国有些人因为所谓的历史问题对中国发出不适当的批评,对中韩友好造成负面影响,也引起了中国民众的反弹。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中韩关系总体上是好的,两国合作、特别是经济领域合作已进入最好阶段。这是两国民众都应该看到的。无论是中国网友,还是韩国民众,都应该从大局出发,理智看待两国关系。 吕超研究员同时指出,网友的强烈反应也说明,外国政府和政治家在制定对华政策、发表对华言论时,应该充分考虑中国民众的感情,而不要一意孤行,这非常重要。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成熟的政府、成熟的政治家。否则的话,很可能会把原本的小事变成大事。他强调,向中国施压的做法确实欠妥,韩国政府应该就此进行反思。他说,韩国不能因为发生了“天安”舰事件,就认为中国邀请金正日访问是“冒犯”,那没道理。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