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崔占峰:牛津首位华人教授眼中的中国教育

2010-4-23 17:51| 发布者: Long| 查看: 329| 评论: 0|原作者: 佚名

  我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问中学生,“你想要做什么?”很少有人能说出来。要是在英国,从小学开始老师就会问你想干啥。这里的孩子会想,我要做什么,而不是说我想上牛津,想上剑桥。

  12时45分,崔占峰在牛津大学工程系的餐厅里出现。他花了2.3英镑购买了一只汉堡和一袋薯条后,匆匆离去。材料系的一名博士后看着崔占峰的背影对我说,“来到牛津,你可以不知道彭定康,但你不能不知道崔占峰。”

  2000年10月1日,崔占峰被牛津大学聘为生物工程教授。这张聘书为他带来了牛津大学建校800多年以来的第一位华人教授的身份。

  崔占峰是河北省沧州人,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工学院化工系,后在大连工学院化工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1988年,崔占峰获得英国文化委员会的资助,到苏格兰斯特拉奇克莱德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他1991年3月开始在爱丁堡大学任讲师,1994年10月到牛津大学工程系任教。他在生物工程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

  小村庄走出的少年大学生

  1978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新政策规定,在校生可以参加高考,但县里的名额只有10个,领导决定通过竞赛来确定具体的人选。当时15岁的崔占峰刚刚上高一,他以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得到了参加高考的资格。虽然考试没有难倒崔占峰,但报志愿可愁坏了全家人。对于世代务农的崔家来说,除了北京首都和河北,其他的地名都是那么的陌生。高考9个志愿,第一志愿崔占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大,剩下的都随便填了河北省的一些学校,只是最后一个怎么也凑不上来。这时崔爸爸忽然想起村里有个乡亲在呼和浩特工作,于是就说:“报呼和浩特吧,孩子年纪小,有熟人,好歹有个照应。”

  就这样年轻的他开始了在内蒙古工学院的求学生涯。大学四年,崔占峰一直名列年级第一,毕业时,出于对化学的热爱,这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毅然决定继续攻读研究生。从硕士到博士崔占峰在大连度过了6年左右的时光。

最新评论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3 21: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