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三进塔河 北方车辆研究所研究员 陈轶杰 一年一度漫长的寒区试验,如同一场极限效能大考。这场大考,考验的不仅是战车,更是试验战车的军工人。 每年12月到1月,是我国一年最冷的季节。每逢此时,我们军工人都要带着装备开赴黑龙江省塔河县,进行极寒条件下装备动力效能测试。 塔河的冬季,平均气温零下35℃,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研试验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室”。 2014年12月,某新型轮式装甲车进行第一次极限低温条件下的环境适应性和耐久性试验,我与试验队近200人,一同踏上北上的列车。 到达塔河当天,温度显示零下42℃。我即便穿着棉袄棉鞋,几分钟后便感到手脚冰凉,连手机也会被“冻”得自动关机。但对装备来说,低温绝对不是坏事,气温越低,越能检验出战车的性能。 有网友也许会问:实验室可以模拟低温环境,何必跑到这里“冻”上几十天?其实,再好的模拟手段也比不上真实环境,只有经历自然温度的起伏,通过极端恶劣环境的考验,才能检验出战车最真实的性能。 第一次试验并没想象中那么顺利。几天试验后,我们发现,油气弹簧系统出现漏气故障,导致试验无法正常展开,由于项目团队缺乏相应经验,第一次寒区试验以失败告终。 回到北京,项目团队顶着巨大压力,继续攻关,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准备,2015年底,我们再次赶赴塔河,开始第二次低温耐久试验。 随着测试工作陆续展开,油气弹簧系统再次出现故障,这时候需要试验人员对装置进行分解故障检查,厚重的皮手套不方便拆装设备,大家干脆摘掉手套直接操作。 塔河冬天,滴水成冰。在处理故障时,试验人员手指很容易与如冰疙瘩般的铁板粘在一起,一用力就会撕掉一层皮。为节省时间,我们就点燃柴火,每拆装一个零件前都把手烤干再操作,检修结束后,很多人的手都变得肿胀不堪。 凭借一年多的经验积累,我们最终完成了4000公里的装备寒区试验考核,并得到各方认可,确保了后续定型试验工作顺利进行。 2016年底,配套有我国自主研发的可调油气悬挂技术的多个型号装备吹响集结号,分别从我国多个地区向塔河进发,我有幸跟随项目团队第三次开赴塔河,进行最后的定型试验考核。考核历时40天,横跨春节假期,最终顺利通过各项测试,一场历时3年的艰苦攻坚战终于圆满收官。 试验成功的当天晚上,我在日记中写下这样几个字:难忘,三进塔河! (记者邹菲、通讯员何军整理)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