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同龄人》以与共和国同龄的一代人为主体,讲述1949年生人与时代同进退、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执着于理想和追求的故事,深刻解读共和国60周年的发展变迁。今天(10号)下午,《同龄人》热播研讨会在北京举行。除了专家学者外,该戏主演程前等悉数到场。 与会专家、学者对电视剧《同龄人》纷纷表示肯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尹鸿作为业内权威的专家,对该剧进行了整体评价:“这部剧不错,表演都挺好,整个剧作很扎实,人物塑造也比较好,而且它把从部队到地方这个跨度,也能反映社会的变迁。《同龄人》在新中国成立60年大背景下,一群同学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他们反映的还不仅仅是60年来人们生活的变化,主要还是内在价值观的变化,下乡从军一直到市场经济,整个价值观的改变,表明了同龄人一直跟国家需要和理想之间的关系,人物性格塑造跟整个社会大背景比较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固然这部很有戏剧性,但是没有过多的编造,比较尊重生活逻辑。不过,这部剧跟新一代观众的共鸣点设计相对弱了一点,像我们可能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会觉得对社会背景、价值观的表达很亲切,但是它可能缺一些能够跟今天的观众沟通的一些共鸣点,包括演员的配置啊,包括一些人物的设置上面,历史逻辑太清楚,跟现实的中接点稍微不足。” 来自山西省国有资产治理局的刘成连对该剧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时代风采,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坚韧表示赞赏,他以为这部主旋律的电视剧是人们人生价值观的好向导,一部净化人们心灵的好教材。他说:“剧中所述部队的很多战斗历程自己都亲身经历过,所以一直都带着一种对部队生活深深的眷恋和感动之情观看这部剧,这是第一部反映高炮部队生活的电视剧,也是绝无仅有的一部好剧。该剧从微观的角度宏观的反映了整个国家的成长历程,对于80后、90后的成长也很有帮助,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编剧创作这部文艺作品令大家观赏的同时,剧中提到的在困难眼前不退缩的励志精神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正面***宣传效果。整部剧至始至终都在弘扬一种正气,鼓舞着观众的士气,实在称得上是一部精品力作。文艺创作者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不重视正确的大众***引导,《同龄人》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另外,北京电视台影视剧中心对该剧收视情况做的监测结果显示,电视剧《同龄人》的收视群体普遍年龄在60岁左右,尤其对一些女性观众最有吸引力,一位女性观众说:“无意当中看到这部正在播放的电视剧,起初对《同龄人》这个名字不是很明白,但是由于剧中表现的年代、生活细节跟当年非常贴近,像每个人胸前都佩戴的毛主席奖章,上山下乡当兵的情节也都非常真实,我自己是去当兵了,我的那些姐妹们都上山下乡,挺苦的。不光是这些,对那几个时段的重点表现我个人觉得也比较正确。还有演员的化妆也非常好,觉得人物的化妆也都化出来了差别性,一开始我都没认出来许晴跟程前。总之,由于有这种感受,所以觉得它很亲切,因此我可能在看的过程中忽略了故事的情节性,而只是去看里面那种感情。” 近年来,主旋律电视剧在影视领域并不乏见,该剧再次将成功人生所必须的几种精神巧妙展示,理想、追求、执着、坚韧、奋斗、成功,这几种又都基于思想纯净的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心无旁骛的去成就“小我”的理想,完成“大局”的成功。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