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美国内对华民意环境糟糕。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衰败景象无疑使美国普通民众处于强烈焦虑中,对国家前途命运前所未有质疑,对美国发展模式感到困惑。而恰在此时,中国“一枝独秀”,在美国一些媒体大肆渲染下,这种焦虑、质疑与困惑,就转化为巨大的心理落差,一些美国民众对中国如此快的崛起、对中美实力差距如此快的拉近感到强烈不适应。这也成为近期美对华负面民意上升的主要原因。 美国内一些利益集团、政治势力则利用民意在一些方面鼓吹对华强硬以捞取利益:制造业集团、工会等利用民众“失业恐惧”心理,要求对华采取“双保措施”、压人民币升值;国会议员等政客为竞选政治需要,迎合部分民意,在民主、宗教、人权、经贸等方面抨击中国;军工综合体则借中国军事现代化、利用民众对华崛起恐惧心理,推动美对台军售等。美国内一场场涉华民粹主义“政治秀”粉墨登场。 奥巴马政府是近年来美国最民粹主义化的政府,与以往政府不同,奥巴马当政靠的不是垄断资产阶级,而是广大美国中产阶级、普通民众。他执政以来敢于依靠“草根”民意向各派权势阶级宣战,通过金融改革向“华尔街”开刀,通过医改向保险公司、医药企业开刀,通过“无核世界”、削减核武器向军工综合体开刀等等。奥巴马个人执政地位巩固很大程度上仰仗于美国内民意支持。从这个角度看,奥巴马对华狠招频出,显然有适应美国内部分民意、巩固执政民意基础的考虑。 对于变革中的美国而言,“中国因素”已成为奥巴马“新政”成败最重要的外部变量,关系到未来若干年美国老百姓的福祉民生。从这个意义上看,奥巴马应以大的战略视野审视中美关系,在美国内部分涉华负面民意、部分利益群体压力面前不应“随波逐流”,更不应该出于执政考虑、以民粹主义手法“玩弄”中美关系。否则,这不仅无益于奥巴马新政推进,可能导致两国民意对立情绪“螺旋式”上升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奥巴马政府眼下最应该做的是,积极主动地引导美国对华民意朝有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发展,促使美国民众以更为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崛起。 对于中国来说,如何塑造美国内对华良好民意基础也是重大战略性课题,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国内媒体舆论对中国发展成就尽量少炒作。事实上,我们的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度炒作只会使世界对中国的发展产生虚幻不真实的看法,这在类似于美国这类民族自豪感很强的国家就有可能演化为部分民众对华不平衡心态。 第二,要加强对美公共外交与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让美国老百姓真正明白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攸关切身利益。 第三,重点做美国制造业蓝领工人等一些利益受损群体与地区的工作。这部分群体因失业、减薪等原因对华逆反心理最强。也是美一些政客操弄民粹政治依靠的中坚力量,可考虑对美国地方进行投资,在经济利益上对其适度倾斜。▲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学者。)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