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媒体上关于中秋、春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报道纷至沓来,使得一些国人似乎认为中国农历春节已如同圣诞一样,成为了世界性的节日。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海外,春节仍是属于相对小范围群体(中国人及海外华人们)的特定节日。 我在南加利福尼亚住了将近10年,每逢春节,由华人团体举办的舞龙游行和庆祝活动总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华裔人士。一些社会主流人士---参加选举的官员、商人等也会参加。一些参选官员还会在充满浓浓中国味的春节庆典上发表新春问候及祝福,似乎是在向洛杉矶人民展示深远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不过说白了,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借各种场合宣传自己。 异国他乡的春节庆典看似盛大,但在美国,只有华人和部分东亚人才会认认真真地过春节。 不可否认,中国农历春节的影响力的确正传遍世界。有些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一些国家的政治领袖也选择在春节向中国人致以新春的问候,国外的商家也纷纷开始抓住春节这一巨大商机,开展各类促销活动。 春节影响力增强的原因有三:一是海外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在持续上升;二是很多国家都在推崇多文化融合的价值观;三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也在不断增强。 诸如春节一类的中国传统文化年年传承、引人注目,外国人容易被吸引并乐于参与其中,同时他们也能表达对中国朋友和商业合作伙伴的礼貌和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接受了春节这个节日本身,尤其是在大众文化价值观几乎相同、已经拥有共同的节日的西方社会里。 事实上,吸引外国人的是中国春节的浓郁异国情调。传统习俗中的舞龙、放烟火、贴年画等新鲜事物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并没有什么严肃的意义。报纸上各类泛滥的文章,大多数都是为了填补字里行间的空白,根据中国的农历属相,进行一些新年的星座预测、运程展望等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至于真正意义上的春节庆典,始终还是固定在华裔团体和一些亚洲人当中。春节的影响力持续增加,将有助于推动文化间的友好交流,但它不会像圣诞节那样,成为被西方主流文化共同接受的世界性的节日。 有人拿春节与圣诞节相比,以此来追求春节的“全球化”。圣诞节是世界基督教的节日,春节是中国民俗的传统节日。宗教可以走向世界,中国民俗不大可能成为全世界的民俗。春节作为民俗的节日,对老外来说,更多的只能是一种娱乐,追求春节“全球化”不过是一种虚幻,把春节作为文化交流的平台已经足矣。 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将尊重各种各样的节日,不论是印度的排灯节、犹太人的赎罪日还是西方的复活节。各个节日不会互相替代,除非发生了民族间融合。中国农历春节也许确实吸引外国人和媒体的眼球,不过显然不可能成为“全球化”的节日。▲(作者是美国华文媒体记者。)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