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战舰从这里起航——感悟沪东中华造船厂的报国强军路 巨大的船坞内,工人穿梭、焊花闪闪;数字化车间里,机械臂上下翻飞、快速作业……阳春三月,沪东中华造船厂一派繁忙景象。今年,他们将密集开建5型新船,创下一项全新纪录。 屹立黄浦江畔80余载,沪东中华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船舶工业的多个“第一”——我国唯一具有完整船舶配套产业链的船厂,第一家获得“中国工业大奖”的船厂,建成全球第一艘G4型45000吨集装箱滚装船…… 这里还是护卫舰、登陆舰等多型舰艇的“摇篮”,多型一流战舰从这里起航,成为人民海军的主力装备,驰骋深蓝、布威四方。 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精彩故事,这里走出了一批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大国工匠,研发的多型高新技术船享誉中外。 资料图:海军第二十三批护航编队抵达亚丁湾东部海域,与第二十二批护航编队大庆舰会合。中新社发 张海龙 摄 十年“铸剑”造世界一流船舶 码头上,一艘即将交付的高端化学品船正在进行最后的系泊航试。 “今年,公司将陆续建造49000吨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13000吨重吊船等一大批高新技术船。”公司企划部部长朱益民介绍,成功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船)奠定了船厂快速发展的根基,也积蓄了奋进的力量。 LNG船是国际公认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要成为造船强国,必须啃下这块“硬骨头”。早在1997年,沪东中华就投入巨资研发LNG船。 “刻骨铭心的经历,难以想象的艰辛。”回想起建造LNG船的历程,朱益民感叹不已。 LNG船在建造要求上达到极为苛刻的地步,很多零配件的精度公差范围以毫米甚至0.1毫米计,细微度接近一根头发丝。 不少技术人员至今记忆犹新,最初设计的建造图纸调整修改了一大半,每年光是修改的资料图纸就要装几卡车,建造难度是空前的。 “更让人煎熬的是很多不理解的目光。”朱益民感慨地说,由于耗费大、难度高、周期长,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不仅其他船企心有疑虑,工人的质疑声也是不少。 越是困难当前,越要咬紧牙关。沪东中华人大胆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应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工艺,攻克了80余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了一道道船体焊接难关,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 “十年铸剑”摘“明珠”!2008年4月3日,我国首艘LNG船在沪东中华成功交付。LNG船的首战告捷,标志着沪东中华在迈向世界之巅的道路上打响了第一枪。 2015年,沪东中华建成世界首艘G4型集装箱滚装船“大西洋之星”,创造了最大载重吨位、最多装载车型、最先进滚装设备等7项世界之“最”,也让沪东中华跻身全球一流造船厂行列。 三代工匠人焊铸大国重器 “上军品施工,必须由他培训考核通过。”这是沪东中华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享有这个“待遇”的,就是“焊神”张翼飞。 在沪东中华,提起由张翼飞领衔的“良工巧匠”,无人不晓,因为他们个个都是传奇。 记者走进以张翼飞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手背上因烫伤而留下多处细小疤痕的“焊神”,正率领团队开发研究自动化机械焊接设备,如果可以投产,将成为船舶建造业上的一项革命性创新。 他曾创造过一个至今无人能破的纪录:一口气焊完一条8米长的焊缝,整条焊缝没有任何缺陷和接口。一般焊工能焊接三四种材料已属“全能冠军”,而他却掌握100多种焊材的焊接技术。 如今,做了几十年的师傅,张翼飞已先后带出7个全国技术能手,6个省部级劳模,18个高级技师。其中,他的徒弟秦毅成为了中国殷瓦钢焊接第一人。 焊好每一条焊缝就是在守护工匠精神,这是秦毅的座右铭。为了练就硬功夫,他的大部分时间都铆在焊接一线。 一次,为了攻克一条长47米的单折边列板手工焊的难题,秦毅通过对电流、焊接速度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就连吃饭时也经常拿着筷子模仿焊条在空中比划,最终摸索出扭动施焊法,使焊接合格率达到100%,创造了一个奇迹。 最令秦毅骄傲的,就是培养了国宝级技术人才张冬伟。 对一个殷瓦钢焊工来说,最大挑战是如何稳定自己的心理状态。正如他在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中所说,殷瓦钢焊接如同钓鱼,需要一坐七八个小时,不断地磨练心性,培养自己的专注度。 作为一名80后,张冬伟始终牢记师傅的话,先修“心境”而后达“技境”,不断地用心去研究和创新。他和班组参与建造的6号船1舱创造了单舱无漏点的世界纪录。 多艘先进战舰从这里起航 环球航行、亚丁湾护航、马航搜救、也门撤侨……这一个个海外任务,都有沪东中华舰船的身影。驻沪东中华造船厂军事代表室总代表张伟说,这里是护卫舰、登陆舰等多型舰艇的“摇篮”,担起了海军装备转型发展的重任。 在建造新一代综合补给舰巢湖舰时,“单元模块工艺”和“某系统吊装及安装工艺”两个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摆到了技术人员面前。他们多次组织调研和论证,尝试使用新型工装,提高分段预装率,从而有效缩短了分段吊装和总组时间。 2013年,巢湖舰正式入列,标志着我国海军远洋综合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军品就是精品”,这是沪东中华的发展之基,立厂之本。对此,在沪东中华工作多年的军代表柴镇江感悟最深。 一次,沪东中华建造的某型舰艇交付部队后,没多久发生了主机故障。驻厂军代室迅速与厂方一道,进驻部队现场查找问题原因。 看着官兵们期盼的眼神,大家心急如焚。专家将零部件全部拆卸逐个进行检查,有时为了核准一个参数,要计算和试验数百次。 凭着这股韧劲,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查明了故障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改进。这个故障在后面的同型舰艇上再也没有发生过。 官兵的赞誉既是肯定,更是责任。近年来,为造出优质战舰,沪东中华积极开展工艺革新,不断深化托盘设计、提高预舾装率,推广先进焊接工艺,确保舰船建造高效质优。 逐梦浦江畔,强国勇担当。回首往昔,沪东中华人创造了让人惊叹的成绩,眺望未来,相信他们还将创造更多的“中国荣耀”。■张文豪 本报记者 倪大伟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