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柏林2月16日专电 记者手记:业界人士漫话3D和新媒体 新华社报道员特蕾西・古德温 对于参加柏林电影节的业界人士来说,3D影片《阿凡达》既不是个讨厌的话题,也不意味着电影的重生,要看你从哪个角度看待它的价值。 今年的柏林电影节既展映了经典巨作,如科幻片先驱弗里茨・朗的《大都会》最新修复版,也推出一些新片,如袁和平的3D功夫片《苏乞儿》。 如今,金融危机依然阴魂未散,电影业似乎走到了十字口:如何才能让电影吸引更多观众? 今年柏林电影节共放映400余部电影,其中3D影片11部。柏林电影节电影交易平台欧洲电影市场的主席贝基・普罗布斯特女士说,去年就有3D影片出现了,于是今年欧洲电影市场专门辟出了放映厅,供电影发行商展示他们带来的3D影片,但在欧洲电影市场的各交易厅里看不出特别的3D热。 美国片商罗伯特・罗斯认为,现下3D这种技术革新仍是“小众市场”,不过任何能吸引消费者的手段,无论是“蓝光”还是3D,都是积极的变化。 参与过《阿凡达》全球首映业务的杜比实验室制作团队发行总监朱利安・平则认为,3D对制片商和影院老板来说是有利可图的,“3D影片的票房潜力大约是2D影片的3倍……大家更愿意看3D影片,也更愿意为此花钱”。 对于拍片前安排来说,电影的叙式式在很大程度了影响了拍片方式。“3D必须要在一个故事性很强的氛围中发挥作用,”欧洲首部真人3D影片《舞力对决》的三维效果设计师马克斯・彭纳如是说。柏林电影节的一个电影讲座上放映了这部反映一群热爱街舞的年轻人竞争英国街舞大赛冠军的3D电影片段,吸引了一群年轻的电影爱好者。 除了电影、电视和DVD外,社交网站等新媒体形式也在影响一些年轻导演讲故事的方式。柏林电影节“新秀研习营”的项目主管马泰斯・克诺尔说,“年轻导演如今对多平台方式越来越习以为常”。 经营网络纪录片网站“加沙-斯代罗特”的法国网络导演亚历山大・布拉谢在“新秀研习营”中介绍了如何利用社交网站、网游和移动通信技术吸引网上受众。这个网站主要讲的是相距仅3公里的巴勒斯坦加沙和以色列斯代罗特两地同时发生的真实故事,网民可以在网上互动式地轮流选看两地的故事,并发表即时评论。 “如今大家都呆在Facebook、My Space和手机上,不一定非要用35毫米胶片人家才把你当导演,”克诺尔说。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