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行学员到空中机械师,这一年,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张峰—— “任务丰满了我的‘羽翼’” 本报记者 李开强 特约记者 迟玉光 通讯员 钱人源 张峰,1997年9月,入伍成为空军某飞行学院学员,后转为空中机械师。2005年改为特种机空中机械师。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被表彰为“全军装备保障先进个人”“空军优秀基层主官标兵”。 刚下演训场,就上两会。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师空中机械师张峰接受采访时,仍抑制不住执行任务时的兴奋:“部队大的演训任务越来越频密,带动了个人能力素质的快速提高。” 去年两会后,张峰参加了某新型特种机改装任务,随后又赴高原高寒地区执行演训任务。然而,“战鹰”在第一次试机时,发动机经过多次启动才获得成功。有人认为,启动难是飞机进入高原环境后的“常见病”,任务开始前尝试着多启动几次,成功后保持待机状态,不影响任务就行了。 张峰回忆道:“提前启动,待命起飞的做法,虽然能解决眼前的一时之需,但作为主管的空中机械师,我很清楚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攻克这个难题。随后,他带领团队从该型特种机某设备的参数设置入手,连续3昼夜研究探索,终于解决了该型特种机高原环境启动难的问题。张峰告诉记者:“机务保障中,很多‘方法’‘窍门’看似管用,其实与实战化要求背道而驰。如果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战时必然会吃大亏。” 这一年来大项任务的锤炼,张峰对新装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去年8月,在上级组织的一次演习中,该型特种机还未上升到预定高度,便遭到蓝方战斗机锁定。为规避攻击,机组选择沿演习空域边缘飞行,因为飞行航线、状态受到限制,空情下传不连续,导致任务失败。 演习结束后,张峰针对“特种机空中机械师在体系作战中的协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演训成果梳理成册供战友们参考借鉴。 “任务丰满了我的‘羽翼’!”张峰深有感触地谈道,去年两会以来,他和战友们先后遂行9次重大任务,见证和推动了新型特种机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多次受到各级的褒奖。 张峰告诉记者,在执行实战化训练任务时,他搜集整理了一批战友们反映最集中的意见建议。此次参加两会,他将履行好一名代表的神圣职责,认真建言献策。两会结束后,他也会将两会精神第一时间带到战位,带给正在执行任务的战友。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