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丁酉年二月初一,明天就是二月二了。在我国的广大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元朝时就已开始有了“二月二,龙抬头”这种说法。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的二月初二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这正是冬小麦等农作物需要雨水的时候,农民期盼这个时期能有一场透墒雨滋润大地,春雨是宝贵的,农谚中就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其实在这个时期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下一场喜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在二月二这天,豫东有妇女不做针线活的习俗,这是因为要避免针、剪刀等工具会伤到龙的眼睛。有民俗专家指出,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早就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在我的童年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前期),在二月二这天的早上,人们会用草木灰在院子里撒上几个圆圈,圆圈的中央放一些小麦、黄豆、绿豆、芝麻、高粱等粮食,这就是所谓的“粮食囤”,目的是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防止家禽或鸟类啄食,有些人还用盆、碗等物品把这些粮食罩住,直到中午的时候他们才把这些物品拿开,然后让家禽享用这些美食。现在,农村大多不讲究这些了,又加之在豫东农村信仰基督教的妇女越来越多,人们在院子里撒粮食囤的做法已经很少见了,可能这种习俗渐渐地就会被大家遗忘了吧。 二月二这天的早饭就是吃摊煎饼(这种煎饼在我们当地被称作馅子),煎饼的原料就是胡萝卜丝、葱花、姜末、盐、鸡蛋和小麦面粉,把这些原料放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再用水混合在一起,然后搅拌一下就可以摊煎饼了。但这种混合液既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因为太稠了煎饼的厚度不容易调匀,而太稀了煎饼则不容易成形,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摊煎饼的速度,有经验的烹饪者自然会调配得恰到好处。在我小的时候,每家每户的孩子都比较多,摊好的煎饼常常供不上孩子们吃,一个孩子在吃完一块煎饼以后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家中的其他孩子吃,在煎熬中等待着下一轮摊好的煎饼轮到自己。而母亲是最辛苦的,她得等家里其他人吃好以后才能吃上煎饼。而且在全家人都吃完早饭以后,家庭主妇还得再摊一些煎饼。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煎饼的原料中又加入了香菜、绿豆芽和虾米等,煎饼的味道更加鲜美了。如果家里的人口比较少,或者家里帮忙的人比较多,有些人家还会做一些红薯饼。红薯饼的制作比较简单,就是先蒸好一些红薯,然后把它们跟面粉和在一起,之后把和好的面团分成若干小团,再用擀面杖把这些小团擀成小饼,最后在锅里放些食用油把小饼煎熟就可以吃了。以前人们大多使用鏊子来摊煎饼,这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负责烧鏊子,一个人负责摊煎饼。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鏊子渐渐变成了平底锅,一个人就能摊煎饼了。现在,平底锅又变成了电饼铛,这比原来用鏊子和平底锅环保多了、也省事多了,但用电饼铛做出来的煎饼却没有用鏊子和平底锅做出来的好吃。这大概是因为吃煎饼吃得多了,再好的食物吃多了也不会感觉到像开始吃的时候那样香了! “二月二,剃龙头”,在我们豫东,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所以家长会领着家中的男孩到理发店理发,理发店这一天的生意都会比平时红火。有趣的是,我们这里有“小孩正月剃头会死舅舅”的说法,家长一般在腊月底领着孩子理一次发,然后一直等出了正月才带着孩子去理发,这也是孩子在春节后第一次理发。当然这早已经是老黄历了,如今大年初二就有人到理发店理发。不过,在二月二这天给孩子“剪龙头”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二月二这天,豫东农村仍然保留着出嫁的女儿在这天回娘家看望父母的习俗。以前所带的礼物基本上就是早上做的煎饼和红薯饼,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看望父母所带的礼物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省亲的女儿会买几箱方便面、火腿肠等礼品回娘家。二月二这天的上午,你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妇女骑着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走在路上,当然也少不了一些是开着小汽车看望父母的女士。从正月初二去给父母拜年到二月初二已经整整过去一个月了,也该去看望一下父母了。很多出嫁了的姑娘其实也是去跟父母辞行,因为她们在回了这趟娘家以后,又要外出打工了,直到麦收的前几天才能回来。 “二月二,雁门开。大雁走,小燕来。”进入阴历二月,气温升高,天气回暖,“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到处是莺歌燕语,到处是鸟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看,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在向我们翩翩走来! 2017-2-26 首发散文网://www.sanwen.net/subject/3899575/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