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提倡官兵“放弃”探亲休假 房永智 温翔宇 《解放军报》2月16日报道,新年伊始,第12集团军的一份官兵休假情况统计表显示,集团军2016年干部休假完成率突破94%,其中基层干部难得地达到95.6%,创下近年来新高,比较好地落实了军队领导机关对军队人员休假作出的有关要求和规定。 受限于爱人工作、孩子教育、家庭养老等多种原因,许多军人只能两地分居舍小家报国家,他们当然渴望通过休假探望亲人享受天伦之乐。探亲归建后的军人干工作劲头儿更足,部队的各项工作也更有活力,大多数单位乐见自己的干部休假调整。为了保障军人休假权益,军队为此还专门出台相关规定,要求休假探亲落实率达不到90%的单位必须书面说明,严重的还要追究有关责任。 尽管有需求,有制度保障,但长期以来个别单位休假比例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休假本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为什么在有些单位落实起来这么难呢? 休假制度难以完全落实对部队来说确实有一定客观原因。联合演练、实兵演习、指挥训练、装备列装,一年到头各项重大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很多工作都必须并行开展、交叉推进。对于作训、组织等事务部门来说,有时忙得恨不得一个人掰开当两个人使,更别说安排干部回家休假了。而且休假人员有比例限制,在忙碌之余必须合理调配,一不留神就无法安排所有干部按年度休满假期。 而干部们不休假也有苦衷。任务来了上下都是日夜连轴转,领导不休假,下属也不好意思开口。第12集团军的这份休假统计表就显示,战士休假率接近100%,但营连主官休假率为92.9%,低于平均水平,旅团主官则更低,仅为44.3%。而且计划赶不上变化,12%的官兵未能在原计划时间休假。不难看出,在休假率总体提升的背后,休假不均衡的结构性矛盾依旧不容忽视。 客观上说,军事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休假的不确定性,但这却不能成为阻碍官兵回家探亲的理由。 大多数军人的职业精神、奉献意识是过硬的,但劳逸结合对身心健康尤为重要,官兵们短暂的休息,也是在积蓄能量为了下一次更好更快的冲锋。而且,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军人不只有工作中一个角色,更是孩子的父母、爱人的伴侣和老人一辈子的牵挂。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对小家充满深情的军人,对国家更会拥有大爱。 劳形苦心,必将精疲力竭,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对于个人是这样,对于一个单位的长远建设发展来说也是同样道理。若和平时期都无法让干部正常休假,那部队又如何应对战时战斗减员造成的难局险境。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演习场上都不难看出,那些完成任务出色、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往往都是懂得爱兵惜将、劳逸结合的单位。 教育官兵以工作为中心没有错误,但若时时以工作需要为借口影响官兵依法按规休假或因事探亲,更对其“放弃”探亲休假进行大力宣扬,等于用道德的“软枷锁”套住了官兵回家的脚步。又或将休假与单位日常建设相结合、与官兵平时表现相结合,逐级审批、层层备案,则是把休假当成了随意施舍的“软福利”,忽视了官兵正当福利待遇的合法性。 早在2004年,原总政治部就已经颁发《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休假探亲规定》,将军官休假权益上升到法规层面进行保护。为破解休假难这一难题,原总政、总参、总后三部门在2015年联合颁布《关于军队人员有关福利待遇的若干规定》,其中第三章详细规定了官兵在休假探亲和假日休息所享受的待遇、相关补偿和问责要求,此外,在第五章还对家属来队的相关保障福利作了进一步明确。 立法不难,难在转变观念,难在法之必行。若是官兵“不能休”,说明单位全面建设还存在短板,若是官兵“休不了”,则说明领导对待官兵切身利益重视程度还不够。解决好官兵休假这件“小事”,才能去更好地谋划打赢这件“大事”。 (作者单位:工程兵学院 火箭军指挥学院)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