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黑白,抹黑中国:揭开日本对华舆论战黑幕! 提要:文武之道,如影随形,如果说,以目前中日力量对比,日本还不敢轻易对中国发动战争的话,暗地里日本对中国的舆论战其实早已打响。看似没有硝烟的舆论场,同样暗藏着重重杀机。 从安倍晋三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见时反复强调“如何应对中国是本世纪最大的课题”,到此前曝光的日本驻英使馆每月花费1万英镑收买英国智库抹黑中国事件,不难看出,刻意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已经成了日本政府对华舆论战的主要议题!日本政府和一些民间机构遥相呼应、造谣生事,把本该风平浪静的东亚局势越搅越乱。 一面信誓旦旦呼吁改善中日关系,一面无中生有攻击抹黑中国!日本人的两面性由来已久,早在侵华战争时期就曾运用舆论攻势愚弄中国百姓。时至今日,日本人依然在用颠倒黑白的宣传抹黑中国,欺骗国际社会。 一是刻意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为军国主义借尸还魂制造借口。在日本媒体上,与中国有关的军事新闻几乎都是出现在显要位置、重点时段,给日本民众造成一种时时、处处受到“来自中国的威胁”之感。而众多的日本政要只要出席国际会议,也必定指责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以此为日本扩充军力寻找借口。事实是,日本的军力早已突破了和平宪法的底线。日本的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武器装备几乎都优于中国。连日本人自己都承认,一周之内就可以制造出核武器。 二是,对中国外交和国防政策说三道四,四处煽风点火蛊惑人心。自中国依法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日本先是想拉驻日美军企图干扰中国正常维权行动,后又大肆炒作“中国将会在南海划设防空识别区”。日本政要还跑到东盟国家煽风点火,兜售所谓“中国在南海的军事威胁”,大肆炒作抹黑中国,铁了心要把亚太局势搅混搞乱。 三是,推行对华舆论战战略,不遗余力“妖魔化”中国。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个国家像日本这样对中国的国情、民情研究如此深入。但凡来自中国的国力军力增长,都会被日本解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而只要是中国的所谓负面新闻,也几乎都被日本夸大宣传。自从2015年7月日本经济新闻社以8.44亿英镑从英国培生集团手中收购《金融时报》集团后,《金融时报》涉华内政外交的新闻和评论大幅增加,自然少不了“妖魔化”中国的信息。就在安倍此次访美过程中,除了继续夸大所谓“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还不忘对中国的国有企业也顺便攻击了一番。 甲午战争:第一次舆论战交锋中国惨败! 翻开与甲午战争有关的报纸,就可以发现,120多年前,日本人的舆论战已经玩得相当娴熟了。 早在对朝鲜进行战略包围时,日本就将舆论宣传上升为国家战略。甲午战争期间,相比于清朝政府对舆论宣传的漠视与放任,日本主动操纵现代传媒工具,使反复传播的谎言影响了社会公众和国际舆论。日本曾秘密聘请美国《纽约论坛报》记者豪斯作为国家舆论宣传的总指挥,制定的策略就是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误导西方媒体。经过日本人的精心策划,甲午战争竟然被渲染成了“中国的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的舆论氛围。 战争爆发后,西方记者就获得了随日本军队采访的许可。日本军方策划了在随军记者的全程见证之下,给受伤清军“提供医疗服务”,然后释放他们,还导演了把自杀身亡的北洋舰队主将丁汝昌的灵柩“以礼送回”的一幕。这些虚假新闻竟然成功蒙蔽众多西方记者,连英国法学泰斗、牛津大学教授胡兰德也竟然“盛赞”“这是日本作为成熟文明国家的标志性事件”。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就擅长用金钱收买、造谣欺骗等卑劣手段对国际舆论进行拉拢利用。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在呈送的国内报告中说:“我以前就与《泰晤士报》建立了关系……把英国政府拉向我们一边……请寄供政治上和私人之用的额外经费。”日本文献记载,当时为让英国路透社发布日本策划的新闻,日本每次付给606英镑。 反观清朝政府,当时还对舆论宣传策略茫然不知。战争伊始,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同时提交了随军采访申请,与日本政府主动邀请记者随军采访不同,清朝政府在整个战争期间不仅不允许国内外记者随军采访,还把两个因走错路误入中方阵地的西方记者砍了头,引起了外交风波。 翻遍甲午战争期间的《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竟然没看到一篇中国官方或者个人主动提供给国外公众阅读的战争背景资料。可以说,中日之间的第一次舆论战交锋,中国的舆论之战与军事之战一样,败得很惨! 颠倒黑白:日本的欺骗性宣传由来已久! 日本是一个惯于制造事端的国家,同时也是善于在危机到来时进行舆论公关的国家。 1894年7月25日,英国商船高升号被日本海军击沉。大英朝野震动,国内舆论讨伐声一片,英国军方也强烈要求对日军事报复。危机之下,日本一面与英国政府沟通,避免事态恶化,一面重新捏造证据,利用权威专家“解读”方式扭转不利舆论。 在日本驻英公使青木周藏的策划公关下,《泰晤士报》于8月3日和6日分别发表了剑桥大学教授韦斯特来克、牛津大学教授胡兰德的文章,为日本的野蛮行径辩护,认为击沉高升号的责任不在日本。这两人均为彼时英国著名国际法权威,利用他们的影响替日狡辩,促使原本对日本不满的英国舆论改变了腔调。 日军攻占旅顺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世界报》刊载随军记者采写的《日军大屠杀》长篇通讯,一时间在国际上掀起了斥责日军野蛮行径的舆论浪潮。日本一边指责记者的报道是“失实的”,伪造现场后,请美国驻日本的公使到“现场”进行调查;一边造谣清军如何残暴,日军所处决的不是俘虏或平民而是罪犯。一系列的舆论公关颠倒黑白,血腥屠杀被美化洗白,恶魔最终被说成是天使。 而自恃正义在手的清朝政府,还坐等欧美等国对日兴兵问罪,没有向欧美新闻记者主动提供任何信息——结果,眼睁睁看着日本政府运用舆论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的媒体倒向了日方。 舆论战:日本复辟军国主义的“武士刀” 回望历史,总会发现惊人相似的情节。每当战争阴云密布时,舆论战已经提前打响。 1932年,日本以其特务田中隆吉炮制的“日僧事件”为由,发动“一 二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发生后,日本利用随军记者的大量不实报道混淆视听,并通过行贿方式,收买无良的西方媒体记者掩盖大屠杀事实。同时,日方还严格限制西方媒体记者进入南京,切断信息来源,阻止对南京大屠杀的公正报道。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为了配合其“假和谈,真备战”的把戏,日本操纵媒体,制造铺天盖地的假新闻迷惑美国。直到日本联合舰队对珍珠港发动空袭一个小时以后,日本的谈判代表才向美国政府递交最后通牒。美国人如梦方醒时,血腥惨剧已无可挽回。 日本一直将舆论宣传攻势视为手中的锋利“武士刀”。自安倍第二次上台以来,右翼势力急剧扩张,舆论宣传也成了美化侵略、歪曲历史、抹黑中国的重要手段。对内鼓吹右倾主义史观,蛊惑日本民众为“修宪”铺路;对外欺瞒世界舆论,为其军事扩张辅路搭桥。 2010年9月,中国渔船与日本保安厅巡逻船相撞。日本外务省恶人先告状,大肆兜售所谓“钓鱼岛为日本固有领土”的论调。《读卖新闻》和《产经新闻》也紧随其后,陆续发表以“中国船长被逮捕理所当然”和“中国船侵犯领海,是必须立即逮捕的案件”为题的相关社论,公然为日本右翼势力鼓噪声势。自2012年起日本不断在国内宣扬“购岛”以及“钓鱼岛国有化”等言论,将钓鱼岛争端的舆论动员提升到维护日本形象和威望的战略高度。 近年来,故意制造所谓“中国威胁论”已经成了日本政府掩盖其军国主义实质的借口。2014年7月1日,安倍宣布修改宪法解释,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的消息甫一登出,当晚的日本主流报纸头条便被诸如“应对来自邻国威胁”的字眼所占据,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日本民众无法看到真相,只能相信被右倾势力操纵的声音。日本国内反华言论之所以甚嚣尘上,日本媒体的欺骗性宣传是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不仅是硬实力的竞争,也是软实力的较量。随着日本对华博弈全面加速,它在国际社会的对华舆论战同样已经升温。耐人寻味的是,日方舆论战的操作重点与它百年前的“前辈”们如出一辙:指责中国“不尊重国际法”,强调日本是“先进民主国家”,渲染“中国威胁”,宣称中国国内有“反日”情绪…… 舆论战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如果说,以目前的中日力量对比,日本还不敢轻易对中国发动战争的话,暗地里日本对中国的舆论战早已打响。 日方不仅在“借嘴说话”,而且还在“买嘴说话”,日本人企图将“重复千遍的谎言变成真理”的伎俩,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周汉青)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