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三木秉凤

2017-1-30 18:12|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3| 评论: 0|原作者: 平安

摘要: 《读书真的无用吗?》 作者:三木秉凤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奋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本为通道明理!古来都是文人走向社会舞台施展英雄本色的必经之路。书中承载着什么?文化与知识。 ...

《读书真的无用吗?》

作者:三木秉凤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黑发不知勤奋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本为通道明理!古来都是文人走向社会舞台施展英雄本色的必经之路。书中承载着什么?文化与知识。文科教育是中国科举应试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人将“文化教育”称之为“大学”或“道”学,其传播者我们称之文人;将“知识教育”称之为“小学”或“术”学,其传播者我们称之为“知识分子”。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以术数为主的知识教育成为社会教育的主流,我们的口号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而正统文化道学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心,其后近百年里中国文化退居乡村山野之中并被冠以“迷信,糟粕,落后文化”的头衔,中国文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戴上了“臭老九”的高帽。与文化教育相反中国的新式教育即知识教育却一路高歌猛进,中国古代被文人所不齿的“二流行业”工商行业的“理工”知识分子,却破天荒地掌控了中国当代的历史主流。

知识是术数实践的总结,是社会应用的集大成。知识不管对国家社会发展多么重要,它永远逃离不了术数的命运,所有的知识永远处在更新之中,一切知识永远会因社会发展进步而被推翻完善或更新换代,所以知识分子终生都在随时代“知识充电”,否则就会落伍甚至被社会抛弃。而大学问则属于道学,《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一旦豁然贯通,则其它一切触类旁通,因为万物之理乃为同“一”个道理!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诸子百家文化皆崇尚于先明“道”后,然后以道御术!

我们读书应当学什么呢?学文化还是学知识?学道理还是学技术?这涉及中国未来教育方向的问题!

读书无用吗?如果实施文化教育则读书有用!若是知识教育则读书几乎无用!因为小学时代学到的知识等到大学毕业时早已落后,读书又有何用呢!但文化不同!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民族需要民族文化,文化形成民风;企业需要企业文化,文化形成信用之风;家庭需要家庭文化,文化形成家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就文化与知识的关系而言,文化反映的是事物内在的本质与规律,我们称之为“道”;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现象的变化与应用,我们称之为“术”。《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文化犹如人之“德” ,知识犹如人之“才”,“德才兼备,以德为优”方是对“文化”地位回归的真正认可!

“世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化重修养,即内修道德,外修处事,而内德与外事皆以文化修养作为依托,文化即是能力储备又是相互交流的工具。但今之教育从小学习到大学皆灌输各类知识,直到躬身处事,方悔半生所学皆为无用之学,没有文化作为灵魂修养的基础,“有才无德”之人遍地开花!所有的技能皆为糊口工具,人生品位从而大大降低。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正气。其实养气就是养性,养性就是养心,养心就是养德。所以修心养性就是通过文化修养除去身之野味、粗性、戾气、傲惰,从而变得温文尔雅,质彬神奕,超凡脱俗,以致正气凛然。

读书有用吗?用与无用,关键看我们读书的方向!中国文化并未教人如何追求眼前名利,而是“学而优则仕”即求名则求千秋之名,为官一地造福一方,文化教育具备“文以载道,大化天下”的功能,所以一个人只要满腹文化经纶,即使处于远乡偏野,依然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人文情风,因为大道在心他也就具备了诸葛孔明般在家则半耕半读而在国则具备经纬天下的能力。先秦时代中国文人短期内从农民蜕化为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大有人在!文化在心,心中有道!一个文人往往胸襟宽广,遇事冷静,以道御术,应对自如!一个文人一生内心处于诗情画意之中!一个文人即使身处牢笼仍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个文人即使面临刑场仍言“杀我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若闻我文,您还敢对自己的孩子说:读书学文化点用没用吗?

(三木秉凤,男,1968年1月生,山东潍坊人,工作济南,专精法律,文化业余爱好者)

首发散文网://www.sanwen.net/subject/3893422/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3 20: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