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对房改有啥期盼 —— 关于军队经济适用住房现状的调查 本报记者 代 烽 通讯员 赖文?ァ⌒晃罢?/p> 1999年,军队紧跟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出台了《进一步深化军队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确立了军队保障与社会保障、公寓住房与自有住房、实物供应与货币分配“三结合”的住房保障新体系,通过建立住房补贴制度、发展经济适用房、划区售房等方式,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官兵的住房条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军队各单位自建住房面临不可持续的难题。 千差万别的住房待遇 记者踏访大江南北座座军营,发现住房待遇千差万别。 不同系统不一样。一般来说,省军区系统经济适用住房要比其他系统好些。因为省军区机关驻地都在省会城市,加上平时和地方政府打交道较多,土地协调、资金争取等方面要比作战部队更便利。 不同单位不一样。有的单位有钱又有地,如驻宁某学院,七八年前正营职干部就可以分到经济适用住房。而有的单位缺钱少地,只能望房兴叹。 不同批次不一样。即使在同一个单位,前一批和后一批的住房待遇也存在差别。原南京军区政治部,进入新世纪后,首批住房建在紫金山下、玄武湖畔,离大院近;第二批住房建在离大院两公里外的明故宫边上,位置也很好;第三批住房建在离大院10公里外的北崮山,官兵上下班不便。东部战区助理员臧高新感慨地说:“过去是赶上趟了,就能分到好地段的房子;赶不上趟,就只能自认运气差。” 机关部队不一样。有的单位建房机关干部往往“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样的级别,机关干部能分到房,基层干部却分不到房的现象不少。 自建住房窘况知多少 记者调查中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单位自建自管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 ——土地消耗严重,供需矛盾突出。10多年来,各单位大多利用军用土地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军用土地消耗较快。调研中,记者发现,不少部队可建房用地所剩无几,而且大多只能通过拆平建楼、拆低建高、拆旧建新的途径来实现。无锡联勤保障中心军事设施建设处副处长戴明告诉记者:“由于土地因素的制约,有的部队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后劲严重不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地段比较偏远,配套设施不全。大多数部队营区距离市区较远,再加上城市的中心地区建筑用地价格普遍较高,部队很难从地方政府拿到用地指标。不少干部告诉记者,因分到的军队经济适用住房地段偏远,教育、医疗、生活、交通等配套设施不全,家属上班、小孩上学多有不便。 ——保障压力过大,物业管理滞后。过去建房,有的单位搞“大而全、小而全”,小区的管理运行难以社会化,导致包袱越背越重。现在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后,部队无法贴补小区建设,致使物业管理跟不上。 ——牵扯大量精力,影响中心工作。建房是动钱动地的大事,有的单位项目一上马,就马上抽调精兵强将组班子、建队伍、抓建设,牵扯了很大精力。如驻沪某部,花了两年时间将住房建设搞了上去,但战斗力却出现了滑坡。 官兵对住房有啥期盼 关于住房,官兵有哪些期盼? ——期盼清房工作落到实处。2016年7月,中央军委办公厅印发了《军队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专项清理整治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明确规定一个家庭只能享受一套房改房。采访中,官兵希望清理务尽,并根据政策重新进行住房分配。 ——期盼惠军贷款有效落地。2015年8月1日,《军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让官兵购买商品房感受到实惠。但在有些地方,这项贷款还存在审批周期长、下款速度慢、不能混合贷等问题,官兵期盼政策能有效落地。 ——期盼住房改革尽快展开。2016年11月,军队在11个大中城市选定20余块建设用地开展试点,探索安置住房统建统分统管新模式。不少干部希望加快推进试点项目,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扩大统建范围,拓展受益面。 “想要一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某部干事潘正军告诉记者,官兵最期盼的是能有一个自己的家。记者相信,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军队住房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