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千年羌笛音未了

2017-1-4 20:14|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12| 评论: 0|原作者: 孤舟簔立翁

摘要: 翻开唐诗宋词的卷首,犹如打开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这里既有霓裳一曲千峰上的繁华灿烂,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凉,既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情逸致,也有角声漫天秋色里的血雨腥风。当细品慢读 ...

翻开唐诗宋词的卷首,犹如打开了一幅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这里既有霓裳一曲千峰上的繁华灿烂,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凉,既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情逸致,也有角声漫天秋色里的血雨腥风。当细品慢读这些诗篇的时候,除了在脑海中形成了一幅幅幻想中的画面之外,还有一种声音久久的在脑海中回荡,那就是羌笛的忧怨之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朝诗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被多数人所熟知,从这首诗中,我们既看到了九曲黄河直达云端的壮丽景象,也看到了戍边城楼矗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孤独与凄凉。就在我们凝神屏气欣赏这幅巨画的时候,有一种笛声从城楼里飞出,这声音既悠长又哀伤,仿佛是在说绵绵的思乡之苦,又像是在说孤守边关的厌倦之情。城楼里的将士们啊,多么希望这笛声能够穿越万水千山,让亲人听到、让君王听到、让天下所有的人都听到。可惜太遥远了,这声音只有自己听到、只有诗人听到、只有苍天听到。羌笛啊,不要再演奏这哀伤的曲调了,在这里驻守边关是没有尽头的,就像这里永远见不到春天一样,戍边的日子会遥遥无期。诗人用一幅画、一首曲,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怜悯之心,和对当政者冷漠边关将士的不满。这短短的四句小诗,有画、有声、有情,今天我们重读这首小诗,依然能够看到壮丽的边关画面,依然能够听到忧怨的笛声。

如果说王之涣的《凉州词》,给我们绘制了一幅静谧充满想象的画面,那么高适的《塞上听吹笛》则是一幅动感十足的塞上风景。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落何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清冷的月光下,在春雪刚刚消融的塞北荒漠上,将士们赶着一群战马,向戍边的城楼缓缓行走。还未走进明月高悬的城楼,悠扬的笛声已从城楼里传出。这不是熟悉的故乡曲调《梅花落》吗?想必这时故乡的梅花已经绽放,春色已经占满了枝头,故乡明媚的春光又一次在心头荡漾。多么想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多么想见到日思夜想的亲人。这压抑已久的思乡之情,就像这笛声一样,久久的在这静谧的夜空上回荡。但愿故乡里的梅花啊,也像这塞北的雪花一样,一夜之间洒满天山南北,让这凄凉的寒冷之地,也像故乡一样春光明媚、梅花绽放。尽管时光已逾越了千年,但是诗人留下的这幅动感画面,依然是那样清晰可见,从画面中传出的笛声,依然是那样荡气回肠。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是古代将士戍边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今天我们无从知晓这首曲子的旋律,但是应可以以想象出它的忧伤和凄苦。在古代,不仅是戍边将士用笛声表达思乡之苦,就是在外漂泊的游子,也是用笛声述说着他们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如果说身处边关,与战马相伴,与明月相随,与死神擦肩,这样孤独、凄凉、血腥的戍边生活让人窒息。那么身处繁华闹市,有舞榭歌台,有美酒相伴,有诗词相伴的生活一定会让人向往。但是远离故乡的诗人,却有着另一番情思,另一种孤独。他望着一轮明月,听着这首离别的折柳曲调,是想起了他童年遥远的西域故乡,还是怀念他少年时的巴蜀山水,我们无从得而知,但是他惆怅的思乡之情,却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一首忧伤的思乡之曲,不仅打动了诗人,也进入了每一个人的心灵,这就是千年笛声的魅力。

羌笛已经远去,梅花落、 折杨柳或许失传,但是它们却被定格在诗词里。真的要感谢那个时代的诗人,他们通过凝练的笔墨,不仅绘制了一幅幅精彩的历史画卷,也把一首动人的曲子留给了后人,让人们倾听、让人们思索。

2017年1月3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www.sanwen.net/subject/3889095/

上一篇:明山才子诗词六首下一篇:赏菊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3 10: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