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金发碧眼的美国人,1892年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父亲赛兆祥却给她取了个中国名字——赛珍珠。赛兆祥是美南长老会派往中国的宣教士,赛珍珠出生4个月,就被带到了父亲的拓荒地——镇江。 赛珍珠在镇江长大,由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镇江方言和英语说得一样好。晚年她常常想起镇江,说“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就像熟悉我脸上的皱纹一样。” 镇江给赛珍珠欢乐,也给她忧伤,她的母亲和兄弟姐妹,5个亲人死在镇江。赛珍珠在中国生活近40年,其中在镇江生活18年,当她离开镇江的时候,心里说,有一天当我老了,我要回到镇江,老死在这里,和我的亲人埋在一起。她没有想到,当她真的老了,她想回镇江,也回不来。
赛珍珠镇江故居 赛珍珠爱中国,“她用极度热情的笔墨描写中国人民和风景之美。她说,世界上只有中国人最英俊,中国乡村最美丽。”却一再被中国人伤害。 1900年,赛珍珠刚刚8岁,就经历了让她心惊胆战的义和团运动,她在日记中表示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他们要把我们,始终如一的我们,与那些不知来自何国,不知姓甚名谁的白人强盗、贼寇扯在一起!我生平第一次感到冤枉。天真无邪的我,只是因为长着我种族特有的金发碧眼白皮肤而被人憎恨……” 1927年,北伐军攻进南京,外国人受到冲击,发生3.24惨案,赛珍珠一家逃亡日本,南京的家被洗劫一空。她在回忆录写道:“我们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只因为我们是中国土地上的外国人……今天,我们代人受过,代那些侵略者、帝国主义者,那些欧洲的、英国的白人受过,他们发动战争,抢夺战利品,索取领土,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要求治外法权,而我们从来都不认识这些帝国的缔造者。我一直都害怕这些人,因为正是他们,才使我们在亚洲遭到仇视。现在,历史的报应竟落在我们身上,落在了我那善良的老父亲身上,他对自己遇见的每一个中国人那样友善。” 屡屡受伤,赛珍珠对中国痴心不改,甚至还一度爱上诗人徐志摩,要成为中国人的妻子。 从1914到1932年,赛珍珠是长老会在中国的宣教士,并曾在金陵大学任教,努力播种爱。 赛珍珠十分推崇中国文化,尤其喜欢《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她说“西方文学中没有可以与它们匹敌的”。她还把《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是《水浒传》最重要的英译本,至今还在再版。 中国抗战时期,赛珍珠回到了美国,她竭尽所能,为中国抗战奔走呼吁,在美国之音、英国BBC电台用汉语发表广播演说:“我曾大胆地表达了我的自信,我说,中国人是不会投降的,日本人也征服不了他们。”可以说,中国抗战能得到国际支持,赛珍珠功不可没。
镇江赛珍珠纪念馆 然而,中国似乎一直不买赛珍珠的账,只因为她写过一本畅销小说《大地》。 1917年5月,赛珍珠跟随农学家丈夫布克,到安徽宿州乡下住了几年,与中国农民有了深入接触。1929年,这段经历让赛珍珠写下了英文长篇小说《大地》。故事梗概是这样:贫农王龙娶了女佣阿兰做妻子。阿兰吃苦耐劳,甚至刚生完孩子就下田劳作。大饥荒来了,他们举家逃荒。王龙在一场动乱中浑水摸鱼发了财,买了许多田地。他嫌弃黄脸婆阿兰,另娶了一个妓女。 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大地》,最初并不被美国出版商看好,遭遇了好几次退稿,直到遇到纽约庄台公司,一家负债累累即将倒闭的出版社,出版家沃尔什慧眼识珠,于1931年推出《大地》,成为风靡全球的畅销书,让赛珍珠一举成名,也挽救了庄台公司。 难得的是,《大地》取得了商业成功,也获得了文学专家的青睐。1932年,《大地》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1938年,赛珍珠又因“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丰富与真实的史诗般描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大地》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就因《大地》对赛珍珠仰慕了大半生,1998年,他访问中国之时,还特意到南京大学参观赛珍珠纪念馆。 但大部分中国人,并不认同《大地》,比如鲁迅,就很不以为然,他说:“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即如布克夫人(赛珍珠),上海曾大欢迎,她亦自谓视中国如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中国的女教士的立场而已……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只有我们做起来,方能留一个真相。” 1933年,《大地》电影摄制组来中国拍摄外景,当局提出许多要求,要求剧中人物必须穿新衣服,要求农民耕田不能用水牛而用拖拉机……最后,因摄制组不能满足要求,拍好的胶片被人毁坏。摄制组不得不回美国摄影棚制造中国农村,还买了三头中国大水牛。1938年,《大地》获得第十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摄影奖,民国政府有关方面对电影审查十多遍,觉得美国人扮演的中国农民太可笑,是在丑化中国,最终没有同意在中国公映。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中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1946年,她致信孙中山家人,请求同意“创作一个电影剧本,剧本将用广泛的人性的观点描述孙逸仙博士革命的一生对中国人民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被婉拒。
镇江赛珍珠文化公园
赛珍珠铜像 而在美国,因为赛珍珠老说中国的好话,也被视为亲华异类,联邦调查局悄悄收集她的亲华资料,长达300多页。连美国作家也不待见她,威廉·福克纳就曾说:“我宁肯不拿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愿与赛珍珠为伍。”但后来福克纳还是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了与赛珍珠为伍的人。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前夕,赛珍珠请求作为记者同行,未被批准。有人说,因为中国政府嫌她是“美国文化帝国主义者”,拒绝了她;也有人说,因为美国政府嫌她对中国太好,拒绝了她。 1973年3月6日,赛珍珠逝世于佛蒙特州丹比城,安葬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郊区的绿丘农庄,墓碑上只有干干净净的三个汉字:赛珍珠。 2002年2月21日,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4枚中英文对照的《赛珍珠》邮资明信片,算是承认了赛珍珠为中美文化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但赛珍珠的书,在中国一直处于不尴不尬的窘境,我自诩为读书人,也没有读过《大地》。 11月5日,我来到镇江,翻阅赛珍珠的相关资料,唏嘘不已。 11月7日,我要离开镇江了,一大早去了赛珍珠文化公园。去得太早,赛珍珠故居和赛珍珠纪念馆还没开门,我也没等到开门就走了。 我抚摸着赛珍珠的铜像,想说一声“对不起”,也没有说出口。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