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315梅菜扣肉塌房,我们谈论预制菜时到底在谈论啥

2024-3-16 05:04|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39| 评论: 0|来自: 阿亮评论

摘要: 人类现在正无可奈何地致力于寻找避免成为“经济动物”的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致力于寻找一个“伦理罗盘”来引导技术的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15晚会落下帷幕,核心一以贯之“消费者权益”。消 ...

  人类现在正无可奈何地致力于寻找避免成为“经济动物”的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致力于寻找一个“伦理罗盘”来引导技术的发展。——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15晚会落下帷幕,核心一以贯之“消费者权益”。消费者权益、尤其是中国消费者,啥权益最大?吃。所以这次315围绕“吃”小小地“杀疯了”一下,尽管要恢复消费、鼓励消费,但我们也深知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让消费者好好消费,那就先把屋子打扫干净——食品安全,在很长时间内依旧是中国消费者头顶三尺的一把重锤。

  

  这次315,“预制菜顶流之一”梅菜扣肉被曝光多采用“槽头肉”,淋巴肉,3元一斤,商户直言不能吃……另外市面上“驴肉火烧”用的很多都是“假驴肉”,用劣质猪肉鸡肉和各种科技狠活儿,弄得香香的,把人吃的死死的……还有地摊经济大单品之一淀粉肠,被爆出添加了“骨泥”,是一种价格低廉的、用来做饲料可能都不好的东西……

  哎呀,商家真的是不把咱中国消费者当人呀!

  想起了去年甚嚣尘上的“预制菜大讨论”,很多大V、专家都鼓吹说预制菜很好很棒,大家不该对预制菜如临大敌——这些大咖们当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我也知道“真正的预制菜”很好很棒,关键是以我们身处的消费市场的这个尿性——不担心的都是吃特供的,老百姓不担心才怪……

  今天周末,分享一篇旧文《预制菜不可预知》,去年9月写的,今年趁着315再蹭一波热度,也算是一种客观的态度——我们谈论预制菜的时候到底在谈论啥?其实是在谈论普通消费者不可预知的食品安全真相。

  真相的关键,不只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不是什么。

  1.数字不撒谎

  啥是预制菜?是指经过洗、切、配等预加工程序制作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采取冷冻或真空等一系列工业化方式进行包装保存,通过冷链及物流配送至终端进行售卖。

  四大类:即食食品(罐头、火腿肠等打开就能吃)、即热食品(方便面、自热火锅等)、即烹食品(还需回锅加工一下的半成品)、即配食品(经过清洗、分切等初步加工,比如超市里封装好的鲜切肉丝等)。

  为啥需要预制菜?方便(尤其是大规模场景二次加工,比如食堂)。便宜(目前存疑)。安全(大多数人不相信)。

  中国的城市化率:超过60%。城市化与预制菜是正相关关系,城市化率越高,预制菜的需求越高,大城市里的“菜市场”必然被“超市”取代,活禽、活鱼等活体食品对于人口密集居住的城市,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比如2019年最后一个月的武汉……

  餐饮业增速:2012-2019年,中国餐饮收入从2.3万亿元增至4.6万亿元,正好翻了两倍,年复合增速为10%,高于GDP增速。

  目前预制菜终端比例:8比2。8指的是商家终端,比如餐馆、食堂。2指的是个人消费者。

  发达国家预制菜现状:以速冻食品人均年消费量为例,2019年美国人均消费量为60公斤,欧洲35公斤,日本20公斤,中国9公斤。

  当然,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人普遍会炒菜做饭,下厨房本身也是一条生机勃勃的赛道。

  2.品牌的背书

  要称之为预制菜,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工业化生产”,做得最好的,就会成为品牌。

  品牌,意味着一种信任背书。

  一根香肠,如果没有品牌,或者杂牌,除非是老丈人亲手制作的腊肠……否则更可能被当作拼多多9.9十根还包邮的“李鬼”。但如果有品牌,比如双汇,那么给人的感觉就靠谱多了。

  预制菜也一样。

  人们不太接受预制菜,除了根深蒂固的“炒菜原教旨主义”——外面卖的哪有自己做的好——之外,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谁知道卖的那玩意儿里边都加了什么东西。

  我小时候,大概1992年南巡前后吧,工业食品、加工食品在内地小县还不太常见,有一阵子,厂里经常有一个大哥用自行车推着一筐馒头叫卖,生意很好。我们那管那东西叫“滚蒸馍”,热乎的、洁白的、喧软的、香甜的、近乎于完美半圆形的热馒头,真的好好吃呀。

  没过多久,几乎县里的家家户户都吃过了,滚蒸馍成为流行的一个大单品,集中生产的厂家据说也出现了。接着,对于这种“非个人家庭私房制作”的“类工业食品”就挨揍了。

  “快别吃啦,那玩意儿里面加了洗衣粉。”

  这种说法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大家想破头也想不出来,为啥那个滚蒸馍能整齐划一地白的发亮、并且那么蓬松——以民间科学家们对于物理世界的朴素认知与联想,洗衣粉就是唯一能解释的理由——洗衣粉能让面粉更白、并且产生丰富的泡沫……

  如今回头想想,这种说法当然是无稽之谈,但背后的逻辑却深深地刺痛着今天的我们。

  工业品的品牌缺失,意味着信用缺失,叠加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灾难以及隔三差五就冒出来的“中国人的天才式造假想象力”——更可怕的是,很多造假已经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力,成为一种变魔术一样的近景表演。

  所以,总有贱人要害朕,就不只是一个需要证明“是什么”的真相,更是一个不需要证伪的“不是什么”的真相。

  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3.政策拍板

  但,时代发展的趋势,无人可挡。

  预制菜的加速发展,没办法视而不见,能做的不是堵,而是疏。

  所以2023年国家一号文件明确了对于预制菜的态度:

  规范发展、大力发展。

  中国的政策,整体上具有道德纯洁性与绝对正确性。

  这一点毋庸置疑。

  没有任何一个政策敢于去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至少从纸面上,是绝对不可以的。

  但是在真实复杂的现实环境下,政策会演变成什么样,或者政策能不能形成统一的认知与执行。

  是无法预知的。

  4.谁也没想到的终端

  比如,预制菜进校园。

  就是一个无法预知的结果。

  本来公众对于预制菜的认知大概是这样的:有了规范发展的政策,预制菜将逐步告别乱象丛生的现状,发展出值得所有人信赖的大品牌,这些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工业化产品,能让所有人获得便捷、好吃、安全的利益。

  结果,很多地方传出预制菜要进入校园食堂,于是家长们纷纷请愿,表达了明确的反对态度,各地的有关部门也纷纷表态——没有的事。

  终端场景的管理者与消费者,达成了惊人的一致。

  说明了什么?预制菜本身没有是非对错,但预制菜背后的信用状况以及安全隐患,都不想让孩子们承担。

  成年人点外卖也“不舍得”给孩子多吃,尝尝味儿就行啦,你还是吃爸妈亲手给你做的蒸鸡蛋、煮面条为好,等你长大了,自己学会做饭了,懂得这个国家消费市场的水有多深,你再自行判断去。

  长身体的时候,还是应该吃点肉眼可见的好东西。

  还有一个更大的类似于阴谋的想象在于——这下我才看清,为啥要大力发展预制菜,原来是为了进校园啊……

  这种想象当然是不成立的,就像“滚蒸馍里加了洗衣粉”一样,但在特有的逻辑体系里,这种想象是可以被理解的,它也就像一个离奇又诱人的故事一样,具备了传播性。

  还有一点,很多学校的食堂之所以不接受预制菜,除了抓住家长们害怕不安全的痛点,当然也是因为,预制菜会大幅降低成本,由此也会降低利润。如果价格不变甚至提高,食堂当然愿意。

  他们又不管你是不是真的吃到了好东西,你天天点外卖也没问题,但你的外卖不能送到学校里。这不是安全不安全的问题,而是一个抢生意的问题。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1 14: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