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多家媒体报道称,美方最新情报显示俄罗斯在研发一个与核物理有关的卫星,对美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然而,许多相关信息尚不明朗,不同美媒对于这一卫星的具体性质报道不同,多名美国专家对于一些相关报道提出了质疑。俄罗斯15日也对此做出回应,称其为反俄的“恶意造谣”,旨在为推动援乌法案进行舆论造势。 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众议员麦克·特纳(Mike Turner)14日突然发表了一则简短的声明,称美国正面临一个“严重的安全威胁”,要求拜登政府解密所有相关信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威胁,但是没有透露这一“安全威胁”的性质或任何相关情况,引起了美国媒体广泛猜测与讨论。 两党多名议员都抨击特纳这一“含糊其辞、不计后果”的声明可能造成民众恐慌,安迪·奥格尔斯(Andy Ogles)等多名右翼共和党议员还认为,特纳的声明旨在为国会正在考虑的援助乌克兰法案以及扩大政府监听权的法案造势。参议院13日通过一则援助乌克兰和以色列950亿美元的法案,但是遭到了共和党众议院议长约翰逊的反对,而约翰逊支持的扩大美国政府监听外国人权力的法案则于14日因民主党与个别共和党议员的反对而未能在众议院通过。 除了奥格尔斯,一些诸如美国“政客网”等主流媒体也分析认为,“特纳选择此刻突然公布该消息,有可能是为了强调众议院通过援助乌克兰法案的重要性”。据约翰逊等人透露,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已掌握这一情报几个星期了。 俄罗斯的看法似乎也相似。15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声称这是美国政府的“又一个阴谋”,“白宫显然在想尽一切办法鼓励国会投票拨款”。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谢尔盖·里亚布科夫(Sergei Ryabkov)当日表示,这是美国的“恶意造谣”。 针对国内的质疑声音,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共和党成员布拉德·文斯特普(Brad Wenstrup)15日表示,特纳是因“白宫不积极”才被迫发布公开声明。他还就奥格尔斯等人声称特纳的声明“是为了推动法案通过”相关说法做出回应,称情报委员会在讨论这一情报的过程中,没有人进行过这样的联想,表示“奥格尔斯应该负责任地发言”。特纳本人15日声明称,自己前日的声明“措辞事先得到了拜登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15日否认拜登政府曾批准特纳14日发布的声明,并表示不论特纳怎么说,拜登政府依然会按照既定流程对情报进行解密,“不会因任何意外的信息公开状况而改变流程”。他声称美方情报显示俄罗斯研发出了“基于太空,反卫星的能力”,但尚未完成研发过程,表示美国民众“没必要惊慌”。他因“情报尚未解密”而拒绝分享进一步信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则当日在与两党国防相关委员会的高层议员开会分享相关机密情报。 由于美国政府拒绝对详细情况进行介绍,不同的媒体目前对于所谓的“安全威胁”究竟是什么有不同的报道,但一致同意与核物理相关,且是颗卫星。PBS新闻等一些美媒称,这是个“核动力卫星”。《纽约时报》等一些其他美媒则称,这是个“装载核武的卫星”。其他美媒则表示,他们的信源也不确定,认为两者皆有可能。有的美媒干脆选择含糊其辞,称之为“具有核能力的卫星”。 据路透社报道,多名专家认为,考虑到在太空部署核武器比任何国家采取的“太空军事化”举措都“远为激进”,且可能对俄罗斯带来较大不利国际影响,俄罗斯不太可能这么做。 美国军备控制协会(Arms Control Association)执行主任达里尔·金博尔(Daryl Kimball)也分析认为俄罗斯研发的卫星不太可能装载核弹,更有可能只是利用核能为常规武器提供能源,比如信号干扰器、能使图像传感器失明的武器,或者电磁脉冲,可能用于打击其他卫星。一个前美国情报官员认为,即便只是如此,也可能对美国的军事能力带来显著的打击,因为美国在俄乌冲突期间的一大优势就是卫星获取的情报,一旦这一渠道失灵,“我们等于眼睛瞎了”。 美国目前将俄罗斯定义为其最大对手之一。自美国2019年单方面撤出《中程导弹条约》,美俄双方在限制和削减核武协定方面的合作空间日益缩小。《外空条约》依然禁止各国在外太空部署核武器,但对核动力并没有直接设限。 美国2022年4月承诺不在太空进行破坏性反卫星导弹试验,称此类试验是“对太空安全和可持续性的最紧迫威胁之一”,敦促其他国家效仿,还借机攻击中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当时反问美国,为什么美方不同时宣布不使用地基直升式反卫武器?为什么美方不宣布停止空基和共轨等反卫试验,停止具有反卫性质的反导试验?为什么美方不承诺禁止对外空物体使用武力?他指出,中俄两国早在2008年就向裁谈会共同提出了外空军控条约草案,明确禁止在外空放置武器、禁止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该条约草案旨在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一揽子消除外空安全面临的威胁,包括动能反卫试验,从根本上维护外空的和平安全。然而,这一倡议却遭到美方长期反对。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