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疾控专家吴尊友——身患重疾,也要用尽最后的力气

2023-10-28 05:41|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14| 评论: 0|来自: CDC疾控人

摘要: 你一定看过这两张对比图,疫情爆发三年,吴尊友教授满头的黑发变成了白发。    今年3月份,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作为本届全国政协委员,吴尊友准备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提案。   ...

  你一定看过这两张对比图,疫情爆发三年,吴尊友教授满头的黑发变成了白发。

  

  今年3月份,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作为本届全国政协委员,吴尊友准备了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提案。

  《面对面》专访吴尊友是提到“三年白头”的问题,

  吴尊友当时是这么回答的:

  “你这三年的头发这个白跟压力大有没有关系?”这一记者提问时,

  吴尊友说:“应该说很多人付出比我多,他们在一线工作,有些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我的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么,很多人头发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过媒体的宣传,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经历。实际上更多人承受比我的压力更大,他们比我更辛苦,而且付出得更多,贡献得更多。”

  1963年6月,吴尊友在安徽省黄山市一个小村庄出省,他在18岁的时候考入安徽医科大学,并选择了公共卫生专业。室友说,他上学时学习成绩算不上拔尖,但是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很执著。

  后来,吴尊友取得了美国加州大学流行病学的留学机会,并完成了专业硕士和博士的学习。在那个留在国外等于高人一等、飞黄腾达的时代,他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回归祖国。他说,我们国家的公共卫生人才还很缺乏,尤其是既有一定专业技能,又有实践经验的。做这个工作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人民的利益。可能现在有些人看到“为了国家和人民”这几个字就会产生本能的反感,但对于靠着党和政府的支持,从小乡村里走出来的他,却将这几个字当成自己的动力和坚持下去的勇气。

  新冠疫情爆发后,吴尊友作为国家CDC首席流行病学专家承担了大量工作。很多人不知道,吴尊友教授在2021年1月身体不适但因为工作太忙没有看病,2月的时候确诊了胰腺癌,在浙江做了手术。

  去年夏天,癌症已经转移到了肺部,做了二次手术,体重也从135斤掉到了80斤。

  

  

  胰腺癌是治疗最困难的癌症之一,五年存活率只有5%左右,这意味着什么,大家应该都清楚。

  人们看新闻报道吴尊友教授黑发变白,便骂他炒作,殊不知他在身患重疾的情况下忙碌到凌晨只是常事,殊不知他作为首席专家一年上热搜的次数和别人比起来只是零头,殊不知他被骂到关评论仍然坚持科普病毒的真实危害,哪怕世人对他恶意满满,哪怕被说祸国殃民。

  没有靠巨大的流量来换豪车换大别墅,没有和药物有利益关系,没有下场为资本代言,他的病情因为忙碌熬夜发展迅速,他做着手术身体剧痛心里想的却是百姓,他在别人试图将病毒阐述成无害的益生菌时还依然坚持科学和正义。甚至除了在报告会等官方场合外,你很少能看到媒体专门采访他的视频。……即使这样,那些媒体还将他的话断章取义,放一个引导舆论恶意满满的标题。

  正如有一位网友说的:一个将死之人,用最后的力气,喊出来!可能明知改变不了什么,但依旧尽自己的一份力!

  2022年12月初,人们还未看到病毒的真实面目,还没有亲身体验过得病的真实感受,流传在群体之中的声音也是新冠只有4%的发热率,90%感染者都是无症状。

  当时的整个网络环境是——谁敢说病毒的危害,就要被群起而攻之。

  三年抗疫,让我们逃过了病毒危害最严重的时候,大家现在感染的毒株毒性已经是大大下降之后的了,更不必想象德尔塔和原始毒株的样子。有人给出了上海疫情期间只有4%发热的数字,吴尊友教授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我们不论对错,想必每个人都已经在生活中、在平台上听到看到了答案。

  -------------------------------------------------------

  我们重新回顾一下今年3月份,吴尊友教授采访时的对3年疫情的思考和回答,来再次感受一下这位疾控专家的魅力。

  记者:经过了三年疫情挑战之后,你对于未来我们国家的这种传染病的防控,你思考又是什么?

  吴尊友现在我考虑可能还限于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问题,从这次新冠防控来说的话,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人员队伍的培养,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你觉得最缺的是哪一群人才?

  吴尊友:应该说方方面面的人才都缺,所以我们要培养更多的公共卫生领域专家,让他们有足够知识,有丰富经验,在将来遇到类似的或者新的公共卫生问题的时候能够冲上去,能够挑大梁。在传染病防控的领域应该后继有人,所以培养人才,有一支有实力的队伍,对于中国的公共卫生未来是非常重要的。

  

  吴尊友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他最重要的职责是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其他专家一起,运用专业知识研判疫情走向。

  记者:你作为疾控中心的首席流行病学家,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吴尊友:最大的压力就是对疫情形势研判,特别是未来的走向,因为联防联控机制在多大程度上要动员相关部门,多少资源来进行疫情防控,最需要依仗的是研判。那么这个研判对于决策者来说,它是一个决策重要的依据。当然这个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我们有好几个数据分析组,每天在半夜12点钟下载,截止到晚上12点,当天报告的疫情数据马上进行分析,这是对总的疫情数据的分析;第二个,我们对局部的聚集性传播的,比方说传播链上有十个、二十个,甚至三十个,这一组传播链条或者疫情流行,有专门的分析小组来进行调查,这些数据综合在一起(电视剧)以后,我们才把它的传播关系,可能的下一步流行趋势做出研判,所以这个还是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每次疫情研判对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尤其对于疫情拐点的研判总是慎之又慎。

  吴尊友:我们判断的这个拐点,和老百姓理解的可能还不一样,作为专业人员判定,主要判断是新感染,你新感染出现拐点,那也就是说后面疫情很快就会得到控制。

  记者:老百姓的判断是什么?

  吴尊友:老百姓判断是现在有多少病人。

  记者:滞后的?

  吴尊友:对,因为新感染和感染以后出现症状,报告上来,这个有一个时间段的,包括你采取措施以后要过一段时间五到七天,你才能看到报告病例数的下降,实际上我们做了分析以后,有充分的证据支撑这样的研判。

  除了对疫情形势进行研判之外,作为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吴尊友还需要经常深入疫情发生地开展查找传染源的工作。在吴尊友看来,查找疫情传染源,抽丝剥茧的过程有点像破案。

  记者:如果说把它比作一个破案过程的话,实际上这是跟时间在赛跑,因为病毒变的速度太快了。

  吴尊友一个是时间紧,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能力在多大范围内,能够把这个问题查清楚,会涉及你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把该收集到的信息都能收集到,把收集到的信息都能够分析到位,当信息出现矛盾,不对称的时候你怎么来处理这些。

  

  新冠疫情发生三年以来,因为随时都会有任务,吴尊友时刻都处于待命状态,除了高强度的工作,他内心也承受着压力。

  记者: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其实流行病学家做流行病研究的时候,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跟科学家做科研差不多,有的时候做实验也会失败,但是对于流行病学家来说,允不允许做出错误的或者并不合乎实际的判断?

  吴尊友:无论是实验室也好或者流行病学也好,大家都不希望出现错误。尤其流行病学涉及人群的,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传染病情况研判的时候,这个是不允许出现这样错误的,当然不允许和可能会发生是两个概念。所以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就成立了专家组,那么专家组可以联合来研判,联合研判应该还是考虑得比较全面,它的风险就比较小。

  不少时候,吴尊友不得不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质疑之声。

  记者:面对这些让人看了以后很不舒服的这种外界的回馈之后,你会怎么样?

  吴尊友:作为专业人员,有的时候你得有这样一个胆识或者魄力去做这样决定,这样研判,这样能够把正确的信息及时告诉老百姓。比如,最近关于疫情基本控制这样一个研判,那么这样一个研判分析就是在全国性范围内大规模的流行结束了,或者说全省性的范围较大规模的流行就不大可能发生了。但是有些受众听完了以后,认为疫情过去了,就像非典一样就没了,就不会再来了,不会再发生了。

  记者:会这样吗?

  吴尊友:至少到目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宣布全球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终止,就是新冠仍然是目前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新冠还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从这个角度来说,并没有说它就完全过去了。

  

  记者:回过头来看,你这三年的头发这个白跟压力大有没有关系?

  吴尊友:应该说很多人付出比我多,他们在一线工作,有些人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所以我的这些投入真的算不了什么,很多人头发比我白得多,我只是通过媒体的宣传,好像感受到我的工作经历。实际上更多人承受比我的压力更大,他们比我更辛苦,而且付出得更多,贡献得更多。

  记者:你打量自己的这份工作,公共卫生或者流行病学家他身上担的责任是什么?

  吴尊友:没有考虑那么多,觉得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能做的做好就行了。过去三年,应该说中国疫情总体形势在控制住的情况下,就像中央政治局会议说的极不平凡,作为一个公共卫生人员尽自己的力所能及做一点工作,那么也是对疫情防控的一个贡献,同时对自己还是一个学习经历,都是宝贵的财富。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2 08: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