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周,科技业三件大事将成为全球瞩目焦点,世界各地投资人都将密切关注并紧盯后续发展,因为结果可能给科技业带来戏剧化、意想不到的转变。 短短数日内,苹果公司(Apple)将推出全球果粉引颈期待的最新一代iPhone;紧接著,美国司法部对搜寻巨人Google历时三年的反托辣斯案即将开庭;而总部在英国的芯片设计公司安谋控股(Arm Holdings)也将挂牌上市。 巴隆周刊(Barron's)报道指出,这三件科技业要事,每一件都可能让投资人收割丰硕的果实,却也伴随著莫大的风险。 一、iPhone 15登场 苹果公司将于12日(周二)举行秋季新品发表会,今年主题称为“好奇上心头”(Wonderlust),预料重头戏将是推出iPhone 15(尽管分析师也期待升级版智慧手表Apple Watch和无线耳机 AirPods)。没人指望iPhone将大幅革新,最显著的改变或许是从苹果专属的Lightning连接埠转向更普遍使用的USB-C标准。另外,处理器可望升级、相机应会改良、边框变得超窄,外加一些小幅的其他调整。价格料将比iPhone 14提高。 乐观者看好新iPhone将引发一波销售热潮。Wedbush证券分析师艾夫斯预期iPhone 15可望带动一波换机潮,使iPhone销售为之一振;据他估计,12亿iPhone现有用户中,大约四分之一已经使用至少四年了。 不过,也有一些隐忧。此刻,消费者支出称不上强劲,智慧手机销售疲软已持续数月之久。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资料,4月至6月一季的全球智慧手机出货量比去年同期滑落9%。同时,苹果在中国中国市场面临双重挑战,中国手机大厂华为新推出的Mate 60 Pro旗舰智慧手机来势汹汹,大有从苹果手中夺回市占的架势。更糟的是,华尔街日报披露,中国中国已下令禁止政府官员使用iPhone和其他外国厂牌手机。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伍德林估计,所谓苹果中国市占率可能因此猛掉6%的疑虑,或许是言过其实;然而,他指出,现在市场担心的不只是iPhone 15的销售前景。 伍德林在研究报告中写道:“中国可能更向民族主义路线倾斜,若是如此,那可能危及超过300亿美元的营业利益,假如中国决定限制苹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话。”尽管他认为,基于苹果在中国中国经济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那种黯淡的结局不至于发生。 总之,下周二推出iPhone 15是大事一桩,一切问题不会因此摆平,但初期销售速度如何,势必成为全球市场持续紧盯的焦点。 二、安谋上市测试IPO市场水温 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2016年以320亿美元买下芯片设计公司安谋;2021年同意以价值400亿美元的现金与股票,把安谋转卖给辉达(Nvidia),但因遭到监管当局关切而破局;软银随即开始规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本周安谋公布,IPO参考价订于每股47美元至52美元,据此推算安谋估值约500亿美元。安谋IPO定价可望在13日(周三)晚间宣布,次日便开始在美国那斯达克市场挂牌交易。 软银对安谋估值的期望很高,野心很大。安谋去年营收表现平平,只有27亿美元。以IPO参考价的高档计算,估值逼近20倍的落后本益比,几乎比任一家科技上市公司都来得高。安谋看来想争取可与人工智能(AI)芯片巨人辉达(Nvidia)争辉的估值,但若缺乏成长,显然太牵强。 更别提还有一个变数:中国中国在安谋前途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安谋在中国中国的营收占比高达25%,比苹果还要依赖中国市场。也因此,安谋在IPO公开说明书上,大篇幅著墨中国中国相关风险,占了整整三页之多。 毫无疑问,安谋在全球芯片市场是关键角色—几乎每支市售智慧手机,都采用某种安谋设计的芯片。公开说明书显示,有意承购安谋IPO股票的科技公司名单长长一大串,包括苹果、Google、英特尔、辉达、三星和台积电在内。 不过,安谋在中国中国的曝险,可能让投资人裹足不前。更大的风险是,假如这桩IPO雷声大雨点小,结果远不如预期,可能阻挠其他科技公司今年迈向上市之路。 三、Google反托辣斯案开庭 三年前,美国司法部对Google提出反托辣斯告诉,指控这个Alphabet旗下的部门非法垄断网络搜寻市场。此案预定12日(周二)在华府联邦法院开庭审理。司法部在2020年的起诉状中指称, Google运用“反竞争伎俩”,企图维持并巩固在网络搜寻及搜寻广告近乎垄断的市场地位。Google则反驳说,这起诉讼“深具缺陷”。 一大关键问题是:Google长久来作为苹果iPhone和Safari浏览器预设搜寻引擎的地位,是否将岌岌不保?一旦切断这种关係,可能对提供Bing搜寻引擎的微软公司有利。(真是风水轮流转,世事好讽刺啊。) 另一种可能的结局,是法院下令终止苹果与Google的排他性合作关係,逼苹果不得不开发自己的搜寻引擎。那将是轰动科技业的大新闻。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