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中媒叫苦:中国困难重重 美国还不停手

2023-8-12 17:01|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44| 评论: 0|来自: 亚欧视点

摘要: 墙内自媒体亚欧视点文章:美国总统拜登近日说,华盛顿不寻求与北京开战,他不希望伤害中国,希望与北京保持理性的关系,但华盛顿正密切关注中国的举动。  拜登是在评论中国现况时作出这番表示的。他在出席犹他州帕 ...

  墙内自媒体亚欧视点文章:美国总统拜登近日说,华盛顿不寻求与北京开战,他不希望伤害中国,希望与北京保持理性的关系,但华盛顿正密切关注中国的举动。

  拜登是在评论中国现况时作出这番表示的。他在出席犹他州帕克城的一场政治募捐活动中说,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且退休人口超过劳动人口,陷入了困境,并形容其为“威胁”世界其他地区的“定时炸弹”。

  但他的“不伤害中国”论显得言不由衷,恰恰相反,其政府的对华政策将造成对中国的重大而深远的“伤害”。

  就在最近,他刚刚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在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特定人工智能(AI)系统三个关键领域对华实施严格的投资限制措施,并要求其他科技领域的重要投资需向美国财政部备案。

  尽管白宫为管理美国对华开启的这项战略竞争举措,使其不逾越为冲突,采取了一些调控措施,包括限制其适用范围、设置缓冲期并将现有交易及其正式实施前一年的交易排除在外,但随着行政令的颁布,已经引发了投资者的警惕,为规避风险,它们倾向于更严格地遵守新令。

  像历史上曾盛行的“麦卡锡主义”一样,拜登政府的投资禁令很可能会导致事态的“扩大化”,对美国对华投资及两国贸易和科技关系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美方策略性强调的“去风险”,最终可能演变成中美经贸和科技交往的大面积“脱钩断链”。

  在此项禁令之前,美国五年来对华实施的竞争战略已对两国的正常往来造成严重冲击。

  美国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头五个月,其从中国的进口减少24%,墨西哥取代中国成为其最大贸易伙伴国。

  另有一组数据也不乐观。以美元计价,中国7月份进口同比下降12.4%,出口同比下降14.5%。

  出口下降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是美国在中国强势的供应链领域“去风险”,而新的投资禁令则会影响中国弱势的供应链——依赖进口产品及其技术转让或合作,无法满足中国公司的先进科技或产品的需求,造成生产困境,伤害中国工人。

  跟热战相比,拜登政府实施的策略正是“冷战”的体现。“冷战教父”乔治·凯南对这一政策的核心词汇“遏制”曾有个定义:压制对方的影响力但不直接敌对的政策。本届美国政府在科技和关键供应链领域推行的对华策略就具有鲜明的“冷战”特征:通过在双边领域压制中国的科技发展,在全球领域压制中国在各地的影响力,达到遏制中国的目的,同时极力推动“接触政策”,对华开展密集的外交,谋求在激烈竞争的同时,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其越界为冲突,并努力在可以合作的领域开展合作。

  在“供应链”方面的“去中国化”和在关键投资领域的“去风险”的双向措施接连推进,意味着在本届政府任内,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的固化和制度化正在完成,双方关系跨越了“十字路口”,变得不可逆转。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试图以经促政改变中国,但近来回归“孤立主义”的基调,现行对华政策的实质就是“只管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将捍卫自身优势、安全、利益和价值观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通过战略竞争,遏制对手发展,保全实力地位,维护自身全球影响力。

  与遏制政策同步,拜登推行大国竞争战略的另两根支柱是投资于国内,发展强盛的美国;重振联盟,加强自身的优胜力量。后者是美国力量的组成部分,同时亦受到华盛顿的保护,由此加强了双方联盟的纽带。

  美国总统副助理兼印太事务协调员库尔特·坎贝尔在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吹风时说,(在对华交往中),寻求一种积极的稳定状态,使“我们自身的利益以及我们的盟友和伙伴的利益都在其中得到保护”。这是拜登政府推行对华接触政策的重要目的之一。

  通俗点说,美国要在竞争中赢,但同时通过外交手段保证赢的过程和平有序,避免对手的行为导致自身及其盟友和伙伴受到伤害。

  拜登最新的观点显示其了解中国存在巨大的困难前景,而且也了解其原因,却仍然对华采取一系列遏制政策,包括新的投资禁令。关键科技领域的“断链”,将进一步加剧中方的困难,引发大量工厂缩减规模甚至倒闭,伤害的是普通工人的就业和生活。

  从拥抱到放弃,美国对华政策的质变趋于完成,十字路口已经跨越。在双方竞争产生结果之前,几乎没有任何事态能够改变美国政府的政策态势。

  摆在中国眼前的战略现实和挑战是,如何像美国那样,发展好自己,保护好自己,树立开放思维,实现更多的改革和创新,在各领域各方面赢得竞争优势,在本世纪史无前例的大国竞争中笑到最后。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2 15: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