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车与中国一家大型电池制造商达成的一项许可协议正面临共和党议员的审查,他们说,该协议可能会使得一家美国汽车制造商依赖一家与中国新疆地区强迫劳动有关联的公司。 在周四发给福特公司的一封信中,众议院中国共产党问题特别委员会和众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要求提供有关该协议的更多信息,包括他们所说的福特计划在密歇根州一家新电池厂雇佣数百名来自中国的工人。 福特今年2月宣布,计划投资35亿美元建立这家工厂,使用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宁德时代生产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电动汽车电池,是通用汽车、大众、宝马、特斯拉和其他大车企的供应商。 福特为这一合作进行辩护,称这将有助于福特的供应链多样化,并能首次在美国生产一种比现有产品更便宜、更耐用的电池,而不是从国外进口。 但此前批评该协议的议员们援引证据称,宁德时代并没有放弃其在新疆帮助成立的一家公司的所有权。联合国发现新疆存在系统性的侵犯人权行为。 今年3月,在宣布与福特达成交易后,宁德时代公开剥离了所持新疆志存锂业有限公司的股份。但公司记录显示,购买这些股份的包括一家投资合伙公司,而宁德时代在该公司成立时曾持有该公司的部分股份;此外,宁德时代的一名前经理目前在这家电池制造商旗下其他公司担任领导职务。 这笔交易的情况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宁德时代是否在试图掩盖与强迫劳动的联系”,特别委员会主席、威斯康星州众议员迈克·加拉格尔和财政委员会主席、密苏里州众议员杰森·史密斯写道。 议员们引用了特别委员会存档的福特授权协议的细节,并批评了该汽车制造商雇佣数百名中国工人的承诺。议员们表示,来自中国的员工将在密歇根州工厂安装和维护宁德时代的设备,直到2038年左右。福特曾表示,该工厂预计将雇佣2500名美国工人。 “福特称,这笔交易将在美国创造数以千计就业机会,推进福特‘对可持续发展和人权的承诺’,并推动美国电池技术的进步,”议员们写道。“但新发现的信息让人对每一种说法都产生严重质疑。” 福特发言人T·R·里德表示,公司正在阅读评估这封信,并将做出真诚回应。他说,人权是福特开展业务的基础,福特在评估这些问题时是缜密的。 “关于这个项目,有很多不正确的说法和暗示,”里德说。“归根结底,我们认为,在美国投资数十亿巨资,用于重大的技术,创造2500个高薪工作岗位,最终服务于重大的的电动汽车事业,这对所有人都是有益的。” 宁德时代在信件发表后回应称,它与收购这家新疆公司的投资合伙企业没有股权关系,但没有立即提供任何文件。 宁德时代与福特的合作可能成为美国电动汽车行业的风向标。批评者称该协议为符合中国利益的“特洛伊木马”,并呼吁放弃这一伙伴关系。他们表示,如果成功,对中国技术的依赖可能会成为美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常态。 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实践助理教授埃里克·戈登表示,中国对电池等关键技术的控制最终可能会让美国“处于极其弱势的地位”。 “利润率流向了提供先进技术的创新者,而不是那些拿着螺丝刀组装先进技术的人,”他说。 但宁德时代和其他中国公司拥有无法从美国或欧洲供应商那里轻易获得的电池技术。密歇根工厂将是美国第一家生产所谓“锂铁磷”(LFP)电池的工厂,该电池使用锂、铁和磷酸作为主要活性材料。 这种电池比福特和其他汽车制造商目前使用的锂、镍和锰电池重,但制造成本较低,而且更耐用,能够经受多次充电而不会老化。这种电池也不使用镍或钴,这两种电池材料的开采通常对环境造成破坏,有时还使用童工。 如果没有最先进或最便宜的电池,美国汽车制造商可能会落后于比亚迪等中国竞争对手,这些制造商正在进军欧洲和中国以外的其他市场。美国人可能还必须为电动汽车和卡车支付更多费用,这将减缓不排放温室气体的车辆的销售。 宁德时代去年推出的一款电池只需充电10分钟即可行驶数百英里。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斯科特·肯尼迪表示,“残酷的事实是,中国人在电动汽车上进行了一场豪赌,为这个行业投入了上万亿美元的资金和补贴,而碰巧的是,这一把全是王牌。” 他还说:“如果你决定不与一家非常大的电池制造商合作,那么你实际上是在承诺推迟美国的能源转型。” 2022年,宁德时代与合作伙伴在新疆注册了一家锂加工公司,名为新疆志存锂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有意成为全球最大的碳酸锂生产商,而碳酸锂是电池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根据《纽约时报》通过企业所有权查询工具Sayari Graph查阅的记录,在连接了一系列子公司和股东关系后发现,这家新疆锂业公司与一家中国电力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存在财务联系。特变电工广泛参与了新疆的所谓扶贫和劳动力再就业项目,美国认为这些项目是强迫劳动的一种形式。 虽然中国政府表示劳动力再就业和扶贫计划旨在提高该地区的生活水平,但人权专家表示,这些计划也是为了安抚民众并向其灌输思想,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体如果对这些项目说不,就会遭到拘留或惩罚。 去年12月,宁德时代向时报表示,它曾是这家新疆公司的少数股东,并严格禁止在其供应链中使用任何形式的强迫劳动。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