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举行的人大会议期间,中国将完成包括国家主席、总理以及人大委员长等重要领导职位的换届。尽管中国人大会议上的选举和投票通常只是走走形式,但新一届领导人的人员组成,仍是观察中国今后政治走向的重要参考。 《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称,随着李克强卸下总理职位,中国技术官僚理政的时代已经宣告结束。新一代高层领导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都对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表现得极为忠诚,但他们同时也较为缺乏国内及国际舞台的从政经验。这篇题为《习近平继续保持既定路线》的评论写道: "有人认为,可能的新总理人选李强对习近平高度忠诚,因此在推行改革方面,李强可能会获得比李克强更大的活动空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由于习近平不需要提防李强夺权,因此可能会在更大程度上对李强下放权力。出现这种情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恰恰相反,习近平及其亲信更有可能会进一步走向自我封闭。这些天有机会接近北京中心的人都不难发现,不能分辨宣传与现实的官员已经比比皆是。 三个月前清零政策被叫停之际,人们曾认为习近平会利用这个机会调整其施政路线,以保全面子。经济复苏一度被视为重中之重。重新赢得国际投资者的信任以及稳固国际关系也被提上议事日程。中国领导层发出了开放及缓和的信号,并向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派出特使,试图修复中国三年自我隔离期间,一度中断的对话渠道。 然而,事实证明,上述一切仅仅只是战术调整而已。习近平本人也表示,'战术可以有灵活性',但决定不能偏离既定路线。在他看来,所谓的既定路线就是要同美国开展制度之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历史反复证明,以斗争求安全则安全存,以妥协求安全则安全亡。'" 评论指出,习近平虽然下定了斗争的决心,但北京却面临着资金日渐短缺的窘境。人口老龄化、房地产危机以及清零政策后一蹶不振的消费热情,都给中国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 "不过,这一切都不足以妨碍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实施其下一个重大步骤:重组党和国家的权力架构。习近平希望将更多的权力集中在他的手中,并进一步扩大党的影响力。同此前他所推动的清零政策以及反腐斗争一样,习近平要让整个权力机器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习近平这样做,也自有他的道理: 绝不允许出现可能同他作对的权力圈子。 迄今为止,习近平的这一策略颇为奏效。尽管解除防疫限制后,局面一度失控,医院人满为患,人们对此怨声载道。尽管疫情可能造成了超过一百万人的死亡,尽管多地发生了抗议事件,尽管青年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但种种迹象显示,习近平的权势地位并没有受到丝毫的削弱。" 柏林出版的《日报》发表评论称,随着李克强卸任总理一职, 中国最高权力圈中只剩下了习近平亲手挑选的亲信。评论写道: "李克强当然也不是什么民主派改革家,而是一名党的忠诚战士。不过,同意识形态色彩浓重的习近平相比,李克强倒是一名推崇自由经济、务实的技术官僚。多年来,经济学专业出身的李克强一直试图将中国的高增长率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为高质增长的内需型经济。然而,不断下滑的经济增长数据显然无助于他成为新闻人物。 李克强越来越被习近平的阴影所笼罩,甚至有时候也会成为习近平的对立面。习近平越来越多地给中国及其政府中打上他的意识形态烙印,而随着习近平权力的日益巩固,李克强显露头角的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习近平被民间戏称为'万能主席'的同时,李克强去年八月在深圳盛赞邓小平改革路线的一次讲话却遭到了删除。拟定接任李克强的将是李强,李强被视为是习近平的亲信,此人在上海担任党委书记期间所采取的封城措施曾造成严重后果。有鉴于此,一段时间后,人们有可能会怀念李克强时代。"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