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01报道:踏入2023年,乌克兰战场的进展极其有限,俄乌双方都有一些广泛见诸媒体报道的攻守,却改变不了前线依旧僵持的局面。俄乌战争僵局的未来走向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欧美国家对乌克兰提供何等援助。 上周,法、德、美三国接连宣布将提供乌克兰一系列或许会被认为是坦克的步兵战车(IFV);同时,波兰、芬兰与丹麦都传出有意向乌克兰输出其梦寐以求的德制豹型坦克(Leopard);到1月9日,不同英国媒体亦报道英国正考虑向乌克兰输出挑战者2坦克(Challenger 2)——若然属实,这将是欧美首次向乌克兰输出北约标准配备的坦克。 一连串消息,让分析家认为,欧美已决定进一步升级对乌军援,为其未来地面反攻、收复失地做好准备。 输乌武器继续升级 这一种微妙的转变,在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的言辞中最为明显。去年6月,马克龙曾言法国“不会加入战争”,因此大家都同意“不会向乌克兰输出包括攻击型飞机或坦克等武器”。到了本年1月4日,马克龙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通话之际,却宣布将会对乌输出法国制的AMX-10RC,更将之形容为“轻型战斗坦克”。 其后一天,一直拒绝向乌克兰输出坦克的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通电之后,亦宣布将会向乌克兰提供40架貂鼠式步兵战车(Marder),而其后美国也确认对乌输出50架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M2 Bradley),作为其最新30亿美元对乌军援的一部分。 这一系列的军援,与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Valeriy Zaluzhny)上月“300架坦克、600-700架步兵战车、500台榴弹炮”用以全面收复乌克兰失地的要求相比,固然是相距甚远,但法、德、美罕有地在武器输乌级别上联手踏出新的一步,却无疑符合了欧美国家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小心翼翼却不断往升级方向推进的援助模式。 由于法国的AMX-10RC是否一种坦克一直是军事分析家的争论题目之一,马克龙将之形容为“坦克”就引来两种猜测。一是马克龙是要藉此向朔尔茨施压,以迫使后者同意向乌克兰输出豹型坦克,或至少让其他拥有这种德制武器的国家将坦克转让乌克兰。二是马克龙的“坦克”之言,其实是要给以往一直强调德国不应争先向乌克兰输出坦克,而应跟从北约大队的朔尔茨未来改变决定留下一个下台阶。但无论何种解读,其援乌武器升级方向一致。 准备地面反攻? 法国的AMX-10RC在上世纪70年代投入服务,配有为针对苏制坦克而设计的105毫米火炮,行动上用的是车轮而非一般坦克的履带,较为迅捷,却不适合过于崎岖或泥泞满佈的地形。根据80年代法国的部署,装备有AMX-10RC的军团能在48小时之内往东急行军1,000公里,穿越德国而迎战苏军,当时更有“坦克杀手”之称,亦曾在伊拉克战争中证明其对苏制坦克的破坏力。 德国的“貂鼠”比AMX-10RC更为老旧,是使用履带的较重型战车,可载大约9至10人(包括负责操作的3人),原版配有20毫米自动火炮,新型号则能装配乌克兰军队已正在使用的米兰反坦克飞弹(MILAN),射程为3公里左右。 “貂鼠”的战场实证较少,服役近40年才在2009年首次在阿富汗战场上阵作战。由于德军已逐渐改用更新型号的“貂鼠”战车,德国武器制造商莱茵金属(Rheinmetall)曾称有近250台貂鼠式1A3型步兵战车在其库存之中。如果战车投入战场后证明能被乌军有效使用,即使是军事资源不足的德国在此也不必担心供应断绝。 美国的M2布雷德利,年代跟AMX-10RC差不多,却跟德国貂鼠一样使用履带,与之用途差不多,可载9至10人(包括负责操作的3人)。M2布雷德利配有25毫米自动火炮,可发射一种脱壳穿甲弹,连俄国最新的坦克装甲也能打穿,亦可装备拖式反坦克飞弹(TOW),射程也为3公里左右。 相较于AMX-10RC的迅捷,“貂鼠”和M2布雷德利则更适用于乌克兰在春秋季节期间的泥泞地面状况。三种战车能装配能穿透俄军装甲的武器,如果有足够数量投入战场,将大大加强乌军的地面推进能力。(自开战至今,军事观察者都不断发现乌军将丰田小货车改装成战车,甚至将火箭炮装在上面的情况,可见其装甲车的贫乏。) 在地面进攻之时,陆军必须有方法将士兵往前运送,而在运送过程中也必须保护军人不受对手炮火所伤,自身亦需要有足够的火力,去打破对方的防御佈置。坦克正正是将这三种功能合而为一的方便利器。值得留意的是,法、德、美三国上周宣布供应乌克兰的这三种步兵战车,其实大体上全都有着这三种地面推进必需的功能。到底它们是否坦克?这大概只是一种意义不大的口舌之争。 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初,欧美提供的反坦克导弹和无人机将俄军坦克杀得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在战争研究的讨论中一度掀起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流行至今的坦克是否已经变成了一种过时的武器——毕竟100多年前我们还没有像美制标枪飞弹(Javelin)一般有红外线导引系统的反坦克飞弹,也没有能低飞避过雷达、自动或遥控的自杀式无人机。 然而,俄国开战初期之误是各类武器没有协调,坦克经常在没有大炮掩护或脱离侦察单位的情况下自行推进,才因此成为了乌军能够轻取的目标。 为免乌克兰明刀明枪的地面反攻出现与俄军初时的同一错误,美国12月中已宣布将会加大在德国对乌克兰军队的训练,特别集中于“联合兵种”战争,以加强乌军各类武器在战场上的紧密合作。 对于美方此刻的策略,美国副助理国防部长库珀(Laura Cooper)就毫不讳言,声明美国正在部署乌克兰,让他们能够“向前推进并重夺土地”。 为何乌克兰还没有得到北约的“主战坦克”? 其实,早在去年9月,《美国之音》已曾引国防部高层消息称,美国当时就已经在考虑向乌克兰提供坦克。大家不要忘记,9月之时,乌克兰在东北哈尔科夫(Kharkiv)趁俄国防备不足,一举夺回数千平方公里土地,被视为乌军对俄的一次大捷。 至今,乌克兰一直挂在嘴边的“主战坦克”(MBT)为何尚未到手,很大程度上还是欧美之间的战术考虑问题,而非原则问题。目前,乌克兰主要还是使用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T-72坦克,而欧美对于乌克兰的坦克支援则主要来自本来就有T-72坦克库存的前华沙公约国家——这些国家对乌输出坦克,再由其他国家对这些国家输出坦克作交换。最近的一个安排,就是由美国和荷兰出资为捷克修复90架T-72,再输送乌克兰。 这种做法,也可跳过重新训练乌克兰军队使用新武器的程序。 但随着乌克兰的弹药生产已追不上战争需求,而战争似乎只能长久延续下去,为乌克兰换上北约制式武器、投入时间重新训练乌军,就变成了合理的投资。美国以至最近德国都决定对乌输出需要训练良久的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就显示出这种思维上的转变。 战术考虑,于是就变成了重点。例如美国此刻为何输送M2布雷德利,而非经常与之比较的史崔克装甲车(Stryker),就是因为后者在美国阿拉斯加的使用经验证明其不适合于乌克兰即将进入的严寒天气。(当然,换季之后,不排除“史崔克”会出现在乌克兰战场之上。) 同样地,对于输送何种主战坦克予乌克兰,欧美也有两大选项,一是美国的M1坦克(M1 Abrams),另一则是德国的豹型坦克。前者的好处是美国陆军有近1,000架较旧款的M1坦克在库存之中,不用担心持续供给的问题,相较之下,近2,000架豹型坦克目前分散在13个欧洲国家服役,要在输送乌克兰和维持自身装备充足之间取得平衝有一定困难。(而且,德国国内也有部分人对于二战之后德国制造的坦克再次对俄罗斯军队展开杀戳,情绪上难以接受。) 而以德国豹型坦克输乌的好处,则是M1坦克的特殊引擎不只能源消耗量大,而且维修困难,而豹型坦克则用较为普遍的柴油引擎,在操作和维修上都较M1容易。 从英国传出其率先带头供应现存数量较少的“挑战者2”,以至波兰从总统府到外交部中人都传出正在考虑输出豹型坦克可见,德国就算不直接对乌输出坦克,其拍板容许其他国家向乌克兰提供豹型坦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其中一个考虑因素是,乌克兰能否有效利用现时法、德、美提供的三种“类坦克”。从过去美制海马斯(HIMARS)等各种经验来看,欧美对此应该是非常乐观的。 进一步得到欧美的类坦克或坦克支援之后,乌克兰将会在从处推进? 一个选项是去年9月哈尔科夫突破以来的卢甘斯克州(Lugansk)前线,即斯瓦托夫-克雷米纳(Svatove-Kreminna)防线,打开这道防线之后,将会为乌方开拓更深入进攻卢甘斯克的可能。 不过,更有可能的选项则是南部城市梅利托波尔(Melitopol)。梅利托波尔,在开战之初即被俄军攻佔,是从俄罗斯本土,经过顿涅茨克(Donetsk)沿亚速海北岸直通克里米亚半岛的关键陆路运输中心。过去几个月,乌克兰已对此地周围发动过零星袭击。如果此路中断,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补给将会出现重大困难,其对部分扎波罗热州(Zaporizhzhia)及赫尔松州(Kherson)的控制也会受到严重衝击。 在欧美加大对乌克兰陆军推进实力的支持之后,梅利托波尔将会是未来几个月或许能打破乌克兰战场僵局的其中一个缺口。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