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如果普京在乌克兰使用核武器,将会发生什么?

2022-9-25 17:01|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18| 评论: 0|来自: 德国之声

摘要: 如果普京真的孤注一掷,在乌克兰投下核弹,西方应该如何应对?请看专家们的分析 https://t.co/NFCjNuf36Zmdash;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September 24, 2022  普京说:“那些试图用核武器来讹诈我们的人 ...

  普京说:“那些试图用核武器来讹诈我们的人应该知道,风也可以转向他们的方向。”他补充说,“这不是虚张声势”。尽管如此,很多分析家并不认为这位俄罗斯总统有意成为自1945年美国轰炸日本以来第一个动用核武器的人。

  针对俄罗斯如果发动核武攻击可能出现的情况,法新社采访了一些专家。

  使用小型的战术核武器?

  有分析人士说,莫斯科可能会部署一枚或多枚战术核武器(也就是非战略核武器)。这是小型武器,爆炸威力从300吨到10万吨TNT当量不等。相比之下,美国最大战略弹头的TNT当量有120万吨,而俄罗斯曾在1961年测试当量为5800万吨的氢弹(沙皇炸弹)。

  与战略核武器相比,战术核武器的设计是为了对战场产生有限的影响,而战略核武器则是为了打赢全面战争。

  然而,“小”和“有限”是相对的。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它只有1.5万吨。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小男孩”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小男孩”只有1.5万吨TNT当量

  分析人士说,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使用战术核弹,其目的是吓唬乌克兰投降或服从谈判,并分化该国的西方支持者。

  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国际安全项目的军事专家坎西恩(Mark Cancian)说,俄罗斯不太可能在前线使用核武器。他表示,要占领区区20英里(32公里)的土地需要20枚小型核弹,而要为此面对引入核武器、核尘埃的巨大风险。“仅仅使用一枚是不够的”,坎西恩说。

  其他选项

  莫斯科也可能通过在水面上引爆一枚核弹,或在乌克兰上空引爆一枚核弹,以产生电磁脉冲,使电子设备瘫痪,这可以在发出强硬信息的同时避免重大伤亡。

  或者,普京可能选择更大的破坏、更多的伤亡:用核武器攻击乌克兰的一个军事基地,或者打击基辅这样的城市中心,造成大规模伤亡,并可能杀死该国的政治领导层。

  前白宫核政策专家沃尔夫斯塔尔(Jon Wolfsthal)9月23日在公众号平台Substack上写道,如果发生上述情况,“可能是为了分裂北约联盟、打破反对普京的全球共识”。

  他说,目前还不清楚这样的计划是否会成功,但这“很容易被看作是绝望,而非决心。”

  尽管普京发出核威胁,很多分析家并不认为这位俄罗斯总统有意成为自1945年美国轰炸日本以来第一个动用核武器的人

  西方将如何应对?

  西方国家在如何应对战术性核打击方面一直模棱两可,面对的选择也很复杂。

  美国和北约不希望在隐含的核威胁面前显得软弱。但是,他们也想避免乌克兰战争升级为一场更广泛的、毁灭性的全球核战争。乌克兰并非北约国家。

  专家们表示,如果普京使用核武器,西方将别无选择,只能做出回应,这个回应应该来自北约这个集团,而不是美国一家。

  核政策专家沃尔夫斯塔尔说:任何反应都应“确保普京的军事状况不会因这种打击而得到改善,确保他的政治、经济和个人地位因此而受到影响”。

  美国在北约国家部署了大约100件美国的战术核武器,可以对俄军做出相应的回应。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克罗尼格(Matthew Kroenig)表示,这表明美国的决心,并提醒莫斯科其行动的危险性。然而,他说,“这也可能激起俄罗斯的核报复,让核武交火和进一步人道主义灾难的风险增加”。

  另一个风险是,一些北约成员国可能会拒绝做出核回应,从而让普京达到削弱北约联盟的目的。

  专家说,以更常规的军事或外交方式回应俄罗斯的核攻击,并向乌克兰提供更多致命武器来攻击俄罗斯,可能会更有效。

  克罗尼格说:如果俄罗斯使用核武,可能会提供一个机会,说服那些迄今为止不愿意参与西方对俄制裁的国家——比如印度,甚至是中国——参与进一步的对俄制裁。

  此外,美国可以向乌克兰提供北约飞机、爱国者导弹、萨德反导弹系统以及ATACMS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乌克兰军队可以使用这些导弹来打击俄罗斯本土。军事专家坎西恩说,到时候,“我们会拿掉对乌军的所有限制”。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4 0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