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乌东地区进攻方向示意图(截至GMT 5月26日晚9点); 紫色区域:乌军控制或收复; 红色区域:俄军控制; 红色阴影:俄军进攻; 红色箭头:俄军进攻方向 俄乌冲突持续近百日,俄罗斯军队在乌东顿巴斯地区的攻势仍在继续。在宣布控制顿涅茨克地区战略重镇红利曼后,俄军开始进攻的焦点落到另一座关键城市——北顿涅茨克。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5月29日当天,俄乌双方在北顿涅茨克展开激战。眼下,双方的交火正变成惨烈的炮战,用重火力争夺战场控制权。目前,俄军在交火中占据上风。 乌总统泽连斯基本月28日发表讲话称,俄乌军队在北顿涅茨克陷入了“日益激烈的巷战”,乌军在这一地区“极其困难”。为扭转战局,乌方已多次呼吁美国向其提供远程火箭炮,预计拜登政府将在本周宣布相关援助细节。 随着西方对乌援助的重型武器日益升级,俄方再次重申西方持续向乌输送武器的危险性。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此番预计提供的火箭炮系统可发射最远射程达300公里的弹药,这或将使乌军能够更容易地打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俄乌冲突是否会进一步升级有待观察。 俄军已接近控制顿巴斯所有地区 近日,俄军正在乌东北顿涅茨克市与乌军进行激战。乌克兰武装力量总参谋部5月27日发布声明称,俄军在北顿涅茨克市利用火炮开展攻击。 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领导人小卡德罗夫本月28日在社交平台上宣称,俄军已经“完全控制”北顿涅茨克,这比他们最初预计的一周时间还要快。不过,俄军尚未发布正式消息。 对此,乌克兰UNIAN通讯社29日援引卢甘斯克地区军事行政长官谢尔盖·盖达伊的话回应称,北顿涅茨克仍处于乌方控制之下。 随着俄军加大对北顿涅茨克市的攻势,路透社分析指出,俄军已接近控制顿巴斯的所有地区,而这正是俄方设定的“较为温和的军事目标之一”。 同时,外界分析指出,俄军最近在顿巴斯地区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与集中使用大口径火炮等重火力武器有关。《卫报》报道称,顿巴斯地区连绵起伏的草原地形让乌军早期挫败俄军的战法失效了,“士兵们很少有机会在近距离用西方援助的反坦克导弹逼退俄军,取而代之的是双方重型火炮对射,士兵只能拼命挖掘战壕躲避炮击。”一名美国高级国防官员形容说,顿巴斯地区的战斗是“真正的炮战”。 至于俄军此后一段时期的进攻方向,英国国防部5月28日发布战情分析称,预计俄军未来主要攻势将集中在北顿涅茨克周边。不过,俄独立新闻网站“梅杜扎”同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鉴于俄军在顿巴斯地区的攻势有所进展,克里姆林宫内部开始讨论对基辅再度发起攻势的可能性。 乌方寻求远程火箭系统以反攻 俄乌双方在北顿涅茨克展开激战的同时,乌克兰政府再次敦促西方国家提供远程武器,以便能够扭转战局。 28日早些时候,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称,乌克兰已经开始接受来自丹麦的“鱼叉”反舰导弹和来自美国的自行榴弹炮。泽连斯基在当天的一次讲话中称,局面的改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合作伙伴”,他期待武器交付的“好消息”。 一名乌克兰官员对美国《华尔街日报》表示,顿巴斯局势很危险,很快将酿成灾难。乌军认为,想要克制俄军的炮兵优势,拥有更大射程的火炮必不可少。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此前报道,多名美国官员指出,预计拜登政府最早将于本周宣布向乌克兰提供新的一揽子援助,其中包括向乌克兰发送多管火箭发射系统(MLRS)。美方官员还表示,这些重型武器或将在数周内抵达乌克兰,而乌军需要至少一周的训练才能使用这些武器。 报道称,MLRS及其轻型版本“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HIMARS)的射程可达300公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射程将能使乌克兰更容易打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相比之下,美国此前提供给乌克兰的M777榴弹炮的射程上限仅约为25公里。 实际上,美方决定向乌克兰提供上述火箭炮系统并非没有顾虑。美方官员透露,由于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担心,乌克兰可能会利用这些武器发动针对俄罗斯本土的袭击,拜登政府在是否对乌运送这类武器的问题上迟疑了数周。此外,美方还担心俄罗斯是否会将越来越多的重型武器被运往乌克兰视为“挑衅”,并可能引发对美国的报复。 得知美国可能会向乌方提供火箭炮系统后,俄方已发出明确的警示信号。据美国《新闻周刊》 报道,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敦促,“停止向乌克兰输送毫无意义且极具风险的武器。”安东诺夫称,这些系统有可能被部署在俄罗斯边境一带,使得乌军有能力攻击俄罗斯城市,俄方不可接受也不能容忍。 此外,5月2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朔尔茨进行电话交谈时,也强调西方持续向乌输送武器的危险性,并警告此举可能进一步加剧局势紧张和人道主义危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长达80分钟的对话中,法、德领导人还敦促普京与泽连斯基进行“直接认真的谈判”。对此,普京表示,莫斯科对恢复与基辅的对话持开放态度。而泽连斯基此前曾表示,他并不“渴望”举行会谈,但补充说俄乌可能有必要结束冲突。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