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进入第66天。俄罗斯总统普京要求在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暨红场阅兵式(5月9日)前完成作战任务。 在第一阶段的攻势失败后,俄罗斯被迫收缩战线于乌东和乌南地区,与最初公开的目标相比,现在更赤裸裸地表现出其对领土的历史悠久的嗜好,占领乌克兰东南部,通过马里乌波尔与克里米亚半岛连成一体,纳入其版图,并控制其所有的海岸线,使乌克兰萎缩成一个纯粹的欧洲内陆国家,将俄罗斯与欧洲的边境大幅往前推,成为克里姆林宫的新目标。 尽管在第一阶段受损严重,但收缩战线后,俄方一方面在军队和装备上拥有数量上的优势,一方面其在乌东经营多年,且可以依托乌东亲俄分离主义武装的支持,因此改变前线战略的俄军理论上有更大机会获取胜利。 然而,随着战争进展到第二阶段,形势对俄方越来越不利。 首先是对乌战争出乎意料地遭遇顽强抵抗——时间越久乌军抵抗的强度不是降低了,而是越来越坚韧、越来越强大,同时乌方拥有在本国领土作战的“主场”优势及对抗外敌的心理优势,与士气日益低落的俄军,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因素在战争拖得越久、进攻越失败的情况下将越加凸显,从而形成不利于莫斯科的战争态势。 其次,西方特别是欧洲一贯的“恐俄”心理由于俄军第一阶段的战败和乌军的战胜而减轻,其认识到即便是在与对手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莫斯科也不是坚不可摧的。在美英等国带动及顽强抗敌的乌克兰当局激励下,欧盟特别是法德两国立场正在发生意义重大的转变,包括支持逐步消除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以及向基辅提供重型武器,增加实质性军事援助方面。 欧盟的姿态转变背后是美英在围绕俄乌战争组建的抗俄联合阵线中扮演了领导和支柱作用,它们自始至终是泽连斯基当局最坚定的支持者。 英国首相约翰逊访问基辅后加大了对乌援助和支持的力度,乌方渴望的武器和重型武器源源不断地运往乌克兰前线。 美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亲身抵达乌克兰首都与泽连斯基总统会晤,了解战争实况,听取其要求,认定只要基辅获得足够和正确的支持,就能够赢得战争。 奥斯汀在德国一空军基地召集举行了二战后史无前例规模的支援乌克兰的军事会议,43国(及国际组织)决心与基辅当局勠力同心对抗俄罗斯的侵略。 结束访问后,美国拜登当局紧锣密鼓地推动国会通过具有战略意义的“2022财年紧急补充资金”拨款,以保证其目前对乌已达40亿美元的援助继续进行下去,为乌克兰打赢这场战争“兜底”,并要求国会立法加强政府执法能力,确保能够顺利没收俄罗斯寡头资产以用于支持乌克兰。 几乎同时,对决心不直接军事介入的美国干预俄乌战争意义重大的《乌克兰民主防卫租借法案》接连在参众两院快速通过,有望由总统拜登签署后立即生效,确保基辅能够得到持续不断的、强有力的军事和其他援助,直到战争按照美乌所希望地结束。 无论是第一阶段还是第二阶段的进攻,俄罗斯都没有取得其所期待的依靠大军压境迫使基辅投降“不战而胜”的结果,无法达成其最初的“一揽子”目标和现阶段对乌部分领土和海岸线全面控制的目标,决定了俄乌双方都必须通过战场胜利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刚刚访问莫斯科与普京面见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亲眼见证了其战争欲望,包括在其到访基辅期间“获赠”数枚来自俄罗斯方面的远程导弹轰炸,间接说明其选择土耳其—莫斯科——基辅的访问路线的失策,但对于基辅方面来说,更可见其先见之明。 在两个多月的自卫战争中发挥杰出领导力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成为该国坚定抗俄的象征和精神领袖,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时代》杂志最新一期将其作为封面人物隆重推出,预示着乌升俄降正成为一个重大的国际和地缘政治趋势。 进入新世纪后,当冷战后的俄罗斯摆脱了早期的经济困境后,普京也曾成为政治明星,登上《时代》杂志封面——其背后是蒸蒸日上的俄罗斯发展前景,然而克里姆林宫对这场战争寄予的希望注定都将落空: 从全盘控制乌克兰,压缩北约和欧盟的战略空间,震慑周边离心离德的国家,到增加与西方对抗的筹码,以获取绝对的安全感,直到第一阶段的行动失败,转入第二阶段,将夺取乌东和乌南的领土,与克里米亚半岛连成一体,纳入俄版图,并控制乌克兰全部海岸线,当作新目标。 实际的情形可能完全相反,莫斯科既不能全面控制乌克兰,也无法实现其对吞并部分领土及控制海岸线的欲望,乌克兰及俄罗斯周边的芬兰、瑞典都将改变既往政策,寻求与北约更紧密的联系,西方将变得更为强大,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展,同时莫斯科将遭受持久的制裁、限制和孤立之苦,受到经济、外交和军事全面压制,从而中断国家发展进程,跌入一蹶不振的窘境。一句话,寻求绝对安全的莫斯科不仅变得更不安全,而且将长期失去继续发起挑战或者重新发起战争的能力,从一个有希望成为全球性大国的候选之国变成一个三流国家。 普京的战略误判、其在对乌战争中的决策失误及战争的整个过程,给崛起中的新兴大国带来了警讯,一次错误的选择可能给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致命结果。归根结底,这场战争最终既不能给俄罗斯带来更大的希望,也将使普京本人面临十分尴尬的前景。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