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19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坊间经常说青少年若沉迷智能手机或社交媒体,结果可诱发焦虑、抑郁等精神健康问题,但17日发表的一份美国心理研究报告提出异议,认为两者之间缺乏确切的因果关系。 资料图:智能手机。 据报道,研究文章由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教授奥德斯和北卡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助理教授约翰逊联合撰写,发表于《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期刊》。研究综合了约40个社交媒体与情绪问题的研究,结果显示两者关系薄弱又不稳定。 奥德斯坦言,很多人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她以自己的母亲为例,便经常埋怨外孙坐车时不再跟她聊天。对此奥德斯提醒,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本就会与父母、祖父母疏远,不能归咎于智能手机或社交媒体,此外新科技形成新的成长环境后,难免让父母感到陌生,奥德斯承认自己与子女相处也有困难,但自从与儿子一同玩电子游戏后,亲子关系有所帮助。 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普及,社会日益也关注其衍生的祸害,国会曾经通过动议,研究沉迷使用智能手机的影响,连带大型科技公司也改变对年轻消费群的营销方式。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表报告,警告家长切勿让1岁以下婴孩过度接触电子屏幕,即使是2岁至4岁儿童,每日也不应持续使用智能手机超过1小时。 然而,社会对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负面评价也愈来愈引起学术界警惕。研究人员通常不否认智能手机有害,比如导致人们牺牲运动时间等,这点对本身有情绪病的青少年影响尤其显著。但不少研究人员却同时表示,很多青少年常见的问题其实与科技产品无关,例如愈趋普及的焦虑和睡眠不足等问题,即使没有手机也依然存在。 正准备发表同类研究报告的斯坦福社交媒体实验室创办人汉考克提醒民众,社会对手机与健康之间的主流论述往往建于炒作和恐惧,但只要认真研究,便会发现饮食习惯不良、睡眠欠佳和吸烟等习惯,对健康的影响大于沉迷手机。 【编辑:刘丹忆】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