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裁“北溪-2”项目升级俄德联手抵制 □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春友 美国将制裁“北溪—2”项目纳入2020年国防授权法案之后,再次对这一项目相关方施压。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国国务院官网日前发布消息称,如果参与“北溪—2”项目的各方“不立即放弃项目,美国将针对它们实施制裁。与项目有关的各方应当在法律通过后30天内终止参与项目”。 美国此举遭到了俄罗斯以及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的反对。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说,美方制裁是对欧洲国家的“羞辱”,俄方将继续推进项目。德国政界人士则呼吁欧洲采取保护性措施抵御美国的制裁。 美国不断施压相关方 2019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2020年国防授权法案。法案要求对参与俄罗斯与德国之间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企业实施制裁,措施包括禁止相关企业人员去美国旅行以及冻结他们在美国的财产等。 在此情况下,总部位于瑞士的国际承包商全海洋公司宣布暂停“北溪-2”管道铺设,说后续作业将参照国防授权法案内容。全海洋公司发表声明称,旗下工程船已经离开波罗的海,将参与其他工程项目。全海洋公司同时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没有恢复“北溪-2”项目作业的计划。 “北溪-2”管道经波罗的海海底连接俄罗斯和德国,再通过德国干线管道将天然气输送到欧洲其他地区。该项目总投资大约95亿欧元,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占一半,其余的由荷兰、法国和奥地利等国企业投资。该项目计划2019年完工。去年10月30日,丹麦政府批准“北溪-2”项目,意味着这一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排除最后障碍,有望数月内竣工。 此项目一直遭到美国批评。特朗普声称担心欧洲由此成为“俄罗斯的俘虏”,并威胁要制裁参与项目的企业。 美国驻德大使格雷内尔去年1月致信参与此项目的德国企业说,随着“北溪-2”和“土耳其溪”两条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营,欧洲过境乌克兰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将逐渐变得多余,乌克兰的政治和安全地位将会下降,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也会加强。 有分析指出,美国不希望看到俄罗斯与欧盟走得太近,俄欧合作将对美国产生巨大的竞争压力。将俄罗斯的影响力排除出欧洲,一直是冷战后美国的重要战略目标。 俄要自己铺剩余管道 俄罗斯能源部长亚历山大·诺瓦克去年12月26日表示,俄罗斯有能力完成因美国制裁而中断的“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该管道项目将于2020年投入运营。 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援引诺瓦克的话报道说,如果此前承担“北溪-2”管道铺设的瑞士全海洋公司因美方制裁而无法继续施工,俄罗斯有能力依靠本国力量完成管道建设。俄为此需花几个月时间“开展一些额外的组织工作”。 俄罗斯领导人和高级官员纷纷表态,指责美国实施的这种“长臂管辖”。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奥列什金在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指出,美国的这种域外制裁只会更加拉近俄欧之间的关系。 俄罗斯经济部长奥列什金说,尽管存在制裁,但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经济合作增长迅速,来自美国的压力反而为俄欧双方进一步发展经济合作提供了动力——特别是美国对“北溪一2”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制裁,更拉近了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距离。 奥雷什金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按照自己的意志频繁地单方面挑起事端,不仅制约欧洲的经济发展,还成为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拦路虎”——美国频繁挥舞制裁“大棒”,是造成2019年全球经济成为自2009年以来最差一年的原因之一。 德国反对域外制裁 围绕“北溪-2”项目,欧洲各国立场不一致。有报道称,欧盟委员会正评估美方制裁对欧洲企业的影响。 德国外交部长马斯说,欧洲的能源政策应由欧洲决定,不由美国决定。“我们坚决拒绝外部干涉,反对具有域外效力的制裁。 去年12月29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俄总统普京举行了电话会谈,双方重申将继续支持“北溪-2”项目。据克里姆林宫新闻局消息称,两国领导人指出,2020年1月1日后继续通过乌克兰跨境运输俄罗斯天然气的谈判已取得进展。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发表声明说,德国明确反对具有域外效力的制裁,德国政府将密切跟踪美国这一法案的立法进程。 德国联盟党联邦议院党团副主席约翰·瓦德富尔说,制裁“北溪-2”项目相关企业将对德美关系造成负面影响。社会民主党经济政策发言人贝恩德·韦斯特法尔表示,德国不是美国的“被保护国”,应自主决定能源政策。 但乌克兰、波兰担心,一旦新项目投入使用,俄罗斯将减少或停止经由两国向欧洲输送天然气。两国将承受经济和地缘政治损失,因而反对这一项目。 德国和奥地利等国支持这一项目,希望借助天然气摆脱对煤炭的依赖。德国财政部长奥拉夫·朔尔茨指责美方借制裁“严重干涉德国和欧洲内部事务”,对此表达“最强烈反对”。 《金融时报》报道,美方以维护乌克兰利益为由阻挠项目,事实上担忧乌克兰在俄欧能源合作中的地位遭削弱,无法发挥在欧洲对抗俄罗斯影响的作用。 分析指出,“北溪—2”项目遇到的争议,既有经济利益的原因,又有地缘战略因素。这一制裁将给已经磕磕绊绊的美欧关系添上新裂痕。 【编辑:姜雨薇】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