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如何把主流大片送达更多观众

2019-12-25 13:55|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2| 评论: 0|来自: 光明日报

摘要:   如何把主流大片送达更多观众  【文艺观潮】  一直以来,中国电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提升工业化水平,讲好中国故事、擦亮“国家名片”,取得了丰富的经验。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最令人惊喜之处 ...

  如何把主流大片送达更多观众

  【文艺观潮】

  一直以来,中国电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提升工业化水平,讲好中国故事、擦亮“国家名片”,取得了丰富的经验。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最令人惊喜之处莫过于主旋律电影在市场化方面的成功探索,通过对主流价值观的积极阐释,对观众期待的积极回应,对电影市场规律的积极配合,主旋律电影完成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

  2019年中国电影的发展,是电影界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主创与观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电影管理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也是中国电影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依托于综合国力完成的一次变革,它预示着中国特色电影发展的未来。

  敬畏市场贴近观众的创新表达是前提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是当前中国电影发展的最关键的课题。主流电影承担着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任务。在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日,主流电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这就要求主旋律电影创作在坚持主流价值观为核心的前提下,还要尊重观众、敬畏市场,才能在赢得观众和市场的过程中,完成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使命。

  2019年,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重大时间节点,一系列优秀主流电影作品向符合主流观众欣赏习惯的叙事手段和美学形态靠拢、向主流市场乐于接受的类型化、商业化、工业化靠拢。如电影《中国机长》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但却不局限于轰动一时的真实事件和脸谱化的一味歌颂,而是着力把“伟大”融入“平凡”中。影片通过机长临危不乱力挽狂澜、机组成员协作配合创造“奇迹”的过程,将机组人员恪尽职守的平民英雄形象塑造得有血有肉,重新唤起了历史真实中举国上下亲历事件的难忘记忆,达成了艺术再现与生活真实的“互文”关系。电影《攀登者》浓缩两段史实背景、两代人的登山梦,以两段爱情为引子,最终将1960年中国登山队从北坡攀登珠峰的艰难、1975年再次登顶和科考的悲壮,和当前努力实现民族复兴、弘扬民族自信的豪情缝合了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在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在现代军事题材方面,有《战狼》系列、《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作品;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方面,有《建军大业》《百团大战》等;在红色题材方面,有《智取威虎山》等。正是这些创新表达的艺术探索,才促成了主流大片创作不断攀登艺术创作高峰的成绩。

  交互式全媒体传播调动观影热情

  当前,国产电影产量大、类型丰富、进口电影市场也日益繁荣,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先进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的视听和娱乐消费选择范围将更为宽广、选择权更为主动。因此,主流影片要在注重提升艺术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市场营销,让更多的主流作品送达观众。

  电影《流浪地球》在营销手段上贴合了“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之作”的标签,从民族自信、亲情、中国原创等几大方面调动了观众观影热情,通过与科技部门、交通部门、航天部门等的互动,大范围拓展市场,通过“UGC+PGC”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长时间“刷屏”甚至“霸屏”,以交互介质传播实现了营销的乘数效应。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位中国代表性导演担纲,讲述七个不同叙事角度的故事,七种风格的电影美学形态。但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从微小叙事切入,构成了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集锦式、全景式展现。主创团队黄建新、傅若清等成员多次介绍,影片在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视营销的作用,不断请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普通观众前来“试片”,并做了多个版本的预告片投放。其中,“香港回归”的预告片一经投放,40分钟内就转播了1180万次,创下了预告片的转播纪录。

  上述诸多营销尝试,不但打破了观众对“命题作文”的固有观念,而且使主旋律电影变得鲜活,更能与普通观众的情感产生强烈共鸣。观众在对人物的共情与代入中获得了精神层面的升华。反观另一些主旋律影片,创作者由于不懂得探索艺术的求新求变,营销者不尊重市场规律,以陈旧冗杂的艺术手段“应付”观众导致推荐观影片单变成了观众的“购票黑名单”,这些教训也值得总结。

  为主流影片市场化开辟绿色通道

  一部电影作品,如果不能有效传播,那么无论它蕴含多么厚重深邃的家国情怀,都无法实现其所承载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电影是一门产业,其生产必须考虑投入产出。如果不能吸引更多观众的认可,势必被市场淘汰。

  当前,主流电影的放映面临两大挑战。一是长时间以来主流电影流于故事说教化的困境,观众和市场对其敬而远之,无法取得较好的放映空间。二是电影市场化改革至今,国产电影产品极大丰富、进口电影市场繁荣多元、新的视听和娱乐消费方式层出不穷,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更为宽广、选择权更为主动。

  挑战有之,机遇也并存。目前,主流影片放映也获得更多机遇。一是自2018年以来组建的“人民院线”,为主流影片的市场化开通了一条“绿色通道”。以《我和我的祖国》《红星照耀中国》《中国机长》《古田军号》《攀登者》《烈火英雄》《决胜时刻》等为代表的优秀主流影片,均在人民院线支持之列。二是更多主流观众开始接纳适合他们口味的主流影片。根据猫眼数据的观众画像来看,《流浪地球》20-29岁观众占比为53.1%,二线城市占比为41.4%;《我和我的祖国》20-29岁观众占比为59.8%,二线城市占比为41.2%;《中国机长》20-29岁观众占比为58%,二线城市占比为42%;……可以说,主流影片与广大“爱国青年”人群是适配的。三是更多优秀主流影片在探索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成效。前述多部主流影片在日本、北美、欧洲等世界各地上映,均不同程度地开拓了国际市场。

  时至今日,主流影片已不必拘泥于概念化和公式化,不必局限于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大制作影片,更不必局限于是国有还是民营公司主导制作,而可以成为一个大幅拓展外延的概念。有学者将近年来的优秀主旋律电影定义为“新主流大片”。新主流大片就是主流电影,它们是那些反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作品;是那些承载中国发展进程中主流思想观念、反映主流社会生态的作品;是那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作品。

  当前我国电影业发展正处在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从2019年中国电影的发展态势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优秀主流影片出现,更能进一步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且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达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作者:侯光明,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编辑:田博群】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2 10: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