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峰会无果而终,达成协议怎就这么难? 平心而论 马德里气候峰会上的严重分歧,其实也是这几年国际关系走向失序的一个指征。 在延长40多个小时后,201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15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闭幕。因各方分歧严重,在碳排放交易机制等关键问题上没达成具体协议。作为史上耗时最长的气候大会,这样的结果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大失所望,“国际社会丧失一次重要机会,就缓解、适应气候危机与筹措资金因应危机,展现更大雄心。” 2019年世界各地气象灾害频发,社会各界呼吁UN和各国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但在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气候峰会上,各国代表却无功而返。瑞典“环保少女”返程时在火车上的“摆拍”花絮,反倒引发关注,“成功”转移了核心议题。 某种程度上说,环保少女所面临的尴尬境地、冷嘲热讽,带有隐喻色彩,表明对环保的呼吁正在面临挑战,国际间试图达成令人满意的协议正在变得越来越难。 根据巴黎协定,富裕国家承诺从2020年开始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较贫穷国家实现气候应对目标。但马德里峰会上,发达国家回避进一步向最脆弱国家提供长期资金的承诺。这也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担忧,如果发达国家不再兑现其资金承诺,将会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与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紧张关系。 在过去25年里,美国政府对气候行动的承诺对联合国会谈的进展至关重要。然而,2017年美国宣布将退出巴黎协定,并淡化了有关补偿贫穷国家因气候相关而遭受的损失的条例,其履行在巴黎协定下的减排承诺方面也遥遥无期。 尽管到2020年11月4日美国才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但美国总统特朗普否认气候变化,一再否认巴黎协定,并开始废除奥巴马时代旨在减少美国温室气体产量的法律法规。马德里会议可能是美国最后一次参加气候峰会,所以在会议上,美国几乎什么都没做。 巴黎协定的核心部分是要求制定新的全球碳交易市场的规则。这部分谈判最艰难,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有些部分甚至比6月的波恩会议还倒退了。美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碳排放大国被指控在蓄意阻挠,而澳大利亚则被指责在回收旧碳信用额度,他们希望把过去的减排成果传递给新政权。 尽管世界第三大排放体欧盟在国际碳市场规则峰会上努力推动,但他们最后也拒绝了巴西、印度等国家的要求,并声明表示,“我们不能支持破坏欧洲安全的全球规则。” 说到底,对于气候变化,各国面临的背景和前景不一,一些在气候变暖过程中首当其冲的岛国迫切希望推进合作,一些受影响较小的国家却沉得住气;一些贫穷国家“心有余力不足”,一些富裕国家则舍不得拿钱去接济。气候峰会上的严重分歧,其实也是这几年整个国际关系走向失序的一个指征。 不过,仍需强调的是,尽管全球气候应对进程遇到挫折,但气候变化对人类带来的影响已显而易见。按照现今排放水平,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升高3摄氏度至4摄氏度,同时给一些国家带来灾难性后果。站在各自的国情上或许各有各的算盘,但以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来审视,他国的灾难也是人类的损失。我们期待2020年的气候峰会能产生更积极的成果,各国政府可以求同存异,合力面对人类社会共同的挑战。 □何平(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会长) 【编辑:张楷欣】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