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法语也好英语也罢 欧洲需要一门共同语言 参考消息网12月6日报道法国《回声报》网站11月29日刊登题为《欧洲缺一门共同语言》的文章,文章摘编如下: “一系列现象让我们如临深渊。”在11月7日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发表的专访中,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承认了对欧洲前途的担忧。 评论人士表示遗憾,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在一份英国报刊中选择用英语发言。唉,比起法语,欧洲人更愿意说英语,而且任何一个法语媒体都没有《经济学人》那么受关注。 欧洲有5亿居民,市场庞大,却没有一家本土的泛欧新闻媒体。我们可以对这种反映出欧洲结构脆弱之处的缺失感到遗憾。但怎么能怪总统优先考虑沟通效率呢? 比起采访的形式,矛盾之处更体现在内容上。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提醒我们:“共同体包括我们已经丧失的团结和趋同这些组成部分”。他表态支持“主权性更强、目标更远大、更民主的计划”。他虽然没说联邦制这个词,但方向已然明确。 同时,马克龙发表了“法国居首”的传统论调,即法国马上将成为欧盟唯一的核大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通过海外领地遍及所有大洲,而且法语世界分布极广”。法国呼吁德国共同承担这份领导角色,认为只有英国能争夺法国的“影响力”。 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发挥影响力,还是作为更强大的共同体的一部分?捍卫我们的立场,还是将我们纳入一个更具保护性的整体?这些问题上难道没有选择吗?法国能否在向伙伴提议建设共同体的同时,披着百年外交的耀眼外衣登场? 马克龙将法国的国际行动搬上台,这显然符合他扮演的角色。其实是法国在试图说服伙伴们,加强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必须克服偏见。假设法国成功说服了伙伴们,法国接下来必须为制度系统开辟道路,欧盟的制度系统受欧盟的政府间属性束缚,并因规模不断扩大而显得僵化。要多少位总统、多少届任期、多少场危机,才能通过这条制度之路推进这一共同体目标呢? 但法国及其伙伴面前还有另一条路。一条跨越精神风貌、思想和心灵的路:语言。如果不是先通过语言,一个共同体凭借什么认识自己?我们真的认为能用24种官方语言成就一个共同体吗?支持现状的人鼓吹欧洲语言的丰富性,就好像在说一盘子奶酪一样。这种说法太法式了……一盘子奶酪建不成欧洲。欧洲必须有一门共同语言。 这门语言不是单一语言,而是一门团结并跨越文化、语言、历史和国界的共同语言。这门语言应该通过一项欧洲层级的计划,在所有自愿实行该计划的国家,对所有社会阶层全年龄采用。共同语言这个工具比制度机制强大得多,或将成为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所希望的那个“共同体”的模板。 共同语言将产生一种欧洲文化。欧洲将拥有一个泛欧洲新闻媒体为各国元首做专访…… 为了让这样一个共同体诞生,我们建议欧洲人采用一门共同语言吧。法语或许可以参选。但如果它被否决,我们就翻过法语世界那一页,采用在全民投票中赢得最多票数的语言吧。可能会是英语。那又为什么不能是英语呢? 【编辑:叶攀】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