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承年轻时做事全凭直觉,回望那段持续15年的感情仍觉得美好;如今享受当好“家庭主夫” 电影《芳草碧连天》剧照 年轻时的齐秦。 电影《大约在冬季》剧照 齐秦与霍建华、饶雪漫。 专辑《冬雨》封面 专辑《丝路》封面 与齐秦的对话开始于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他披着一头长卷发,穿着带铆钉的皮衣,一手拿着玫瑰,透着股狂野和优雅。 当记者把这张照片拿给他看时,他一阵惊喜,似乎看到了从旧时黄沙里淘出来的老照片,感叹着“真是年少轻狂,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土炮,但还是挺好的,因为青春过、追求过。” 采访齐秦,从来不需要提纲,什么都能问,什么他都答,在这个框框套套太多的行业里,让一旁的助理和经纪人都捏着一把汗。被问到“小哥,很多人问你还会烫这个发型吗?”他笑着摆摆手:“现在发量应该是不行了(大笑),发量不够,烫这个发型可能看起来就跟鸡窝一样。” 倘若用十年,作为划分一代人的标准,那么齐秦算得上是足足影响了两代人的跨时代偶像。他用或清冽、或洒脱、或深情的歌声见证和陪伴了几代人的青春,“如今每次看以前的影像,都会觉得挺好的,好似都发生在昨天。” 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人物摄影/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1 当歌手是个意外,没想到会被人模仿 “那个时候我哥特喜欢你,就学你穿皮衣皮裤,烫卷发戴墨镜,给我爸气的……”齐秦经常听到一旁人讲述年轻时模仿他的故事,每听一次都觉得惊讶,尤其是这些崇拜者都在大陆,那个时候两岸通行并不方便,居然会有这么多人效仿他的造型:“一直到1991年来开演唱会,我才发现不少人和我的发型一样,偶尔还看到理发店门口贴着我的照片。” 齐秦说,当时对时尚没有一点概念,也从未想过自己会引领潮流,就想着要制造一种能甩头发的效果。因为从小看了不少国外歌手的录影带,就跟着唱片封套上的欧美歌手学做造型,长卷发、皮衣,都是基于对摇滚歌手的想象。 和不知道自己会受欢迎一样,齐秦同样没想过要当一名歌手,就算是走红的那几年,他都觉得自己更适合从事幕后工作:“没出道之前我也去很多餐厅应征服务员,吃过不少闭门羹。听到别人唱歌很好听,我会去试着看乐器、和弦是怎么弄的。主要还是因为齐豫,她那时唱《橄榄树》,就觉得这个工作挺好的,再加上她花掉所有奖金买了一把吉他送给我,我就决定要好好学习音乐。”他想了想,笑着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很多事,你不想反而能够实现,这就是缘分吧。” 2 曾怀疑《大约在冬季》能否被拍成电影 当然,还有很多事情也是齐秦没有想到的,包括正在上映的电影《大约在冬季》。从14岁开始就把他视为偶像的饶雪漫,也没想过30年后有一天真的结识了她的偶像,并为这首歌创作剧本,改编为电影,再邀来主演,在冬季讲述爱情故事,分享人生的苦乐。饶雪漫说,这部电影差点叫《外面的世界》,“小哥一直在怀疑它能不能真正做成电影,他想拍自己更喜欢的《外面的世界》,但被我们否了,毕竟《大约在冬季》更为流行。以前一直觉得后者普通的他拍完这部电影回头再来听,也觉得越来越喜欢。” 齐秦说,要制作一部电影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能把一首歌变成一个故事很神奇,每次创作的过程中都会留下一串问号,她(饶雪漫)会用一个演唱会作为背景,以前我们从来没有想过。” 避免重复、执意创新是齐秦一直对艺术呈现的坚持。“我其实不是一个喜欢回忆的人,但是有点梦幻的人生还是美好的。”齐秦说,很多人都在问他对票房的预期、对卖座的信心,他说这些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喜欢,“有票房不代表喜欢,如果这部电影能留在大家心中,能让人解读出一些爱情观点,会比数据更重要。” 3 那段轰轰烈烈的爱情,回头看仍是美好 在那个年代,齐秦是难得一见的创作型歌手,作词、作曲、演唱都由他一人承包。1985年,个人专辑《狼的专辑》一经推出,风靡台湾,随后他的音乐漂洋过海,悄然流入大陆。熟悉齐秦的人都知道,《大约在冬季》里有太多他的影子,甚至被外界理解为是在投射他曾经最出名的那段恋情,到现在,齐秦的名字和采访似乎都跳不过王祖贤这三个字。 1986年,前来拍摄电影《芳草碧连天》的王祖贤刚下飞机,就看到了等候在外的“男一号”,齐秦一头披肩卷发,牛仔裤松松垮垮,个子不是很高。 打完招呼,齐秦突然笨手笨脚地把一个大花环套在了王祖贤的脖子上,两人四目相对,不知所措,原本就对花粉过敏的王祖贤想着“这人怎么这样简单粗暴”,但谁都没想到,这次并不愉快的初次见面会开启一段长达15年的感情纠葛。 《芳草碧连天》杀青后,两人开始异地恋,一个是歌坛新星,一个是电影界风华绝代的演员,忙碌是显而易见的,情到浓时,却苦于分隔两地,为化解思念,齐秦创作了《大约在冬季》,整个过程只用了15分钟。 虽然最终他们并没能长相厮守,不过对这段感情齐秦并不避讳,“我的爱情一开始真的不是太顺遂,但我相信爱情,也不会因为不顺遂就退缩。” 电影《大约在冬季》中马思纯饰演的安然也诠释了“爱而不得,使人疯魔”的感情路程,齐秦说:“我跟祖贤那段感情当初也会觉得很辛苦。但现在回头看,人生中有很多时光都是值得你去回忆,去保存的。” 至于至今都被人们谈论的为何会分手,齐秦感叹,“当时大家都很年轻,有很多的不确定,也很难完全做到平衡,很难把自己全部牺牲了,现在回头再看,感觉那段记忆非常美好。” 4 调侃自己,并不适合娱乐圈 很多时候,齐秦真的不像明星,面对任何问题都无所保留,他调侃自己就因为这样,才不适合这个需要有所保留的娱乐圈。 正当红时大方承认恋情,对过去无论好坏都能直抒感慨,虽然会遭到“蹭热度”“没有包袱”的解读和评价,齐秦却没有被舆论所困扰,“毕竟有很多事情并非来自个人愿意,作为公众人物别人肯定也会挖你隐私,但可能这就是真实的我,不能逃避,就算有些东西可能是反面教材,但也是曾经的经历。” 近几年,他偶尔会在音乐综艺节目里露个脸,甚至甘当绿叶给一些年轻歌手做陪衬,他更多地是想提携后辈。提及“过气”“年龄”,他总认为每个人都经历过大红大紫,但不可能永远保持那样的状态,这样会很辛苦,他说自己不再年轻,努力去做一些值得的、喜欢做的事情就好:“工作节奏放慢,一方面可能因为自己懒惰(笑),事实上以前创作上也受到过伤害,每次写出来的歌都被说不行,最终被要求去唱一些,例如《不让我的眼泪陪我过夜》那样传唱度高的歌曲。这两年我更注重自我表现的作品。” 他说,现在的生活节奏让他非常舒适,不拍戏就创作、打高尔夫,同时当好“家庭主夫”:“有了小孩后经常要早起送他们上课,会坚持锻炼身体。因为年纪大了还是要多走路(笑),网球、篮球这种,到我们的年纪确实不行了,就只能走走路、打打高尔夫球。” 高 频 词 ①我怎么都算不上“偶像” 新京报:有人说你是那种可以靠脸吃饭,但非要靠才华的人,你觉得这种评价中肯吗? ——真的有人这么说吗?(大笑)对长相我一直不太顾忌。不过,那时候在台湾的确是有偶像的,像林志颖、小虎队,这都属于偶像,但我怎么也算不上。口述:齐秦 ②也许《大约在冬季》胜在接地气 新京报:这么多年,《大约在冬季》唱了这么多遍,不觉得腻吗? ——坦白讲,中间有一段时间真的是“有点腻”,因为《大约在冬季》并不是我认为自己创作的最好的一首,我更偏爱比较冷门的《自己的沙场》,就算是《狼》《外面的世界》都稍微更有感觉一些。《大约在冬季》比较平常,讲的也是比较生活化的事情,最开始我并没期待这首歌会受到大家的重视。这首歌红了后,我也搞不清楚,仔细分析了这么多年,大概是它比较接地气,所有人都可以朗朗上口;二是它用意比较通俗,很适合分手、离别的时候唱,所以很有功能性。口述:齐秦 ③每个人都会被后来的人“干掉” 新京报:你现在总爱强调自己“年纪大了”,很多人也会说“你是那个年代的人”“从小听你的歌长大”,对变老这件事畏惧吗? ——不会。每一个歌手出道后都会有很红的时候,也一定会走下坡路。你不可能一直这么红,总会有别的新人出来,把你干掉。我那个年代还是偶尔会有人干掉我一下,像庾澄庆啊。口述:齐秦 ④年轻时的我凭直觉、很叛逆 新京报:你一直说人的一生回忆太多,电影里也表达了人生每个阶段的无奈,哪个时期让你最无奈? ——《大约在冬季》除了描写爱情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回忆。比如我在上世纪90年代做过些什么事儿,拍的过程中就会回想到创作歌曲时的经历,一路走过来会留下哪些东西。回头一看很多东西虽说被水冲走,但总体来说非常好。年轻的时候我肯定属于叛逆的一类人,那时没有经验,对于很多事都是用直觉来判断的,后来才知道直觉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有时还需要稍微往后去看,去延伸。这倒算不上是无奈,但却是必须经历的。口述:齐秦 【新鲜问答】 新京报:你拍电影并不多,对你而言这次新的尝试比起当歌手是不是更累呢? 齐秦:电影是一个集体创作,我们都是创作人。创作音乐,我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一旦变成集体创作后,就是一种搭配、一种融合。那个时候对我们来讲就比较辛苦,但是这一次因为它是《大约在冬季》,我也跑不掉。我会借这个机会去了解集体创作的感受,然后互相合作,迸发出火花。 新京报:你最爱提携新人,会在KTV唱当红歌手的歌吗? 齐秦:当红(的歌手)的不一定学得会,以前会经常唱黄品源的歌,《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我失恋的时候就会唱他的歌,会有点掉眼泪的感觉,我也喜欢《漂洋过海来看你》,喜欢宗盛的歌、大佑的歌,还经常唱阿妹的歌。 新京报:出道这些年,你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齐秦:我觉得变化倒不是太大,如果有变化的话可能就是有家庭、有小孩了。生活重心不再像以前那样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会有担心、关心,然后要把时间给予家庭。 新京报:那你觉得自己是个怎样的父亲? 齐秦:比较理性,不会感情用事,也不会因为出了什么事特别烦躁。对我太太和孩子来讲,我年纪比较大,要当一个“比较老的父亲”,就要显现出我的稳重,也要把家庭引领到好的方向,绝对不能像以前那样打打闹闹、吵来吵去,不再年轻了,也不再像年轻的孩子了。 【编辑:郭泽华】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