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星流量,无话题炒作,无娱乐内容的主持人大赛成了爆款—— 《主持人大赛》嘉宾和评委阵容强大。著名主持人康辉和董卿作为点评嘉宾;评委方面,从学院导师、节目幕后制作人以及主持人三个不同角度甄选,组成了共计17人的评审团队。 参赛选手现场进行即兴考核。图片由《主持人大赛》栏目组提供 当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看透了传统综艺节目的套路,而对他们冗长俗套的设计心生厌倦之时,另外一类专业色彩鲜明的综艺节目却来势凶猛,迅速占领屏幕,抓住了人们的眼球。 10月26日,停播8年之久的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喊出“奋斗有我,为梦发声”的口号,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以下简称《主持人大赛》)为名在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播出。到11月9日第二期播出后,节目斩获了一连串高光数据:收获豆瓣9.2高分,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3亿,34城收视率破1%,视频播放量破3亿,上登微博热搜19次…… 《主持人大赛》节目组以“回归专业、专注比赛本身,‘内容不注水’的创新思维”向《工人日报》解释其成功的原因。近年来,一批聚焦专业领域的综艺节目开始流行。一个引发业内关注的标志性的案例是,曾高擎“娱乐”大旗的湖南卫视,先后推出《时光的旋律》《声入人心》《神奇的汉字》等节目,走上精细化和专业化道路。 那么,这类节目凭什么获得了人们的欢迎呢?专业综艺又能否引领原创综艺突围? 专业展示成最大亮点 打开《主持人大赛》节目的网络视频,弹幕上写满了观众们的惊叹——“视听盛宴”“全程惊叹,果然是神仙打架”“都是实力派!高手过招,快、准、稳”“2019最期待的节目”…… 据了解,参加此次比赛的60名选手从上千名选手中一路过关斩将而来,是专业中的精英。60名选手中,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超过40%。他们中既有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的出镜记者,也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还有曾担任2019年春晚分会场的主持人,以及省级卫视节目主持人等。 而在嘉宾和评委方面,节目也选择了业内翘楚:著名主持人康辉和董卿作为点评嘉宾;评委方面,从学院导师、节目幕后制作人以及主持人三个不同角度甄选,组成了共计17人的评审团队。 “专业”由此成为这档节目最吸引观众的特点。在即兴考核环节,选手们在90秒内侃侃而谈,逻辑清晰、立意新颖深刻。计时开始,出口成章,计时结束,话音落定。 “90秒,我应该还没有从紧张中恢复过来吧。他们不需要时间组织语言、理顺逻辑吗?” 第一期节目结束后,网上出现的“选手即兴考核集锦视频”广泛传播。张静曾客串主持公司内的各类年会,看过前两期节目后,她直言已被选手们的专业表现深深折服。 在评分规则上,《主持人大赛》也完全以选手的专业展示为晋级依据。这对于看惯了综艺节目里“卖惨煽情搞话题”的观众而言,无异于一股清流。 聚焦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考验台词功底、配音实力的《声临其境》,展示演技专业的《演员的诞生》,汇聚国内顶尖青年舞者的《舞蹈风暴》……近年来,专业综艺节目方兴未艾,吸引观众关注的是参加者的专业素质,“专业”也因此成为这类综艺节目最引人注目的标签。 “不注水”的节目 看过《主持人大赛》的很多人说,这也许是撒贝宁主持过的说话最少的一档节目,“一句废话都没有”。 比赛规则简单直接,选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分钟自我展示+90秒即兴考核”,每个人严格控制在4分半钟内,之后17位专业评审与400名大众评审打分,综合计算得到最终得分。 包括嘉宾信息、比赛规则、注意事项,甚至是几条赞助商广告,撒贝宁都在开场5分钟介绍完毕。 这是整场节目的缩影。在节目1小时36分的时长里,包含了17位评审员背景介绍,12位参赛主持人两个模块的个人展示,点评员给予选手的一句话赛后建议,以及主持人撒贝宁贯穿始终的串联词。 “很多综艺节目都是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的,但看过一期主持人大赛后,你就会觉得,这才是比赛应该有的样子。”被节目“吸粉”的张静说,这是一档“不注水”的节目。 “不注水”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快。有多快?有观众统计:综合3分钟的自我介绍以及90秒的即兴考核,再加上末尾点评和评审打分,每位参赛选手在舞台上停留的时间均不超过8分钟。 另一方面,节目在赛制上采用了“出分即淘汰”的制度。整档节目将60位选手分成了每12人一组,每组均分新闻和文艺两个类型进行考核,最终每个类型每期仅能晋级3人,紧张残酷。 “没有明星流量,没有话题炒作,没有娱乐内容,整场节目都是干货,主持人、选手、现场嘉宾每句话都说在点子上,让人应接不暇,精彩贯穿始终,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就结束了,再回头一想,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竟然装了这么多东西。”张静说。 同样在11月9日晚播出的第6期《舞蹈风暴》,也是一档“无明星流量、无话题炒作、无娱乐内容”的“三无”节目,但是,当期节目却双域同时段排名上星综合组第一,是当晚市场上双域份额最高的省级卫视节目。 节目中,《舞蹈风暴》通过一分钟的舞台展示以及节目现场设置的128台摄像机对舞蹈表演进行360度实时观测,将舞者着力最重的精彩瞬间转化为“舞蹈风暴”,并以相对专业的评判引导观众欣赏,作为评选晋级的标准之一。有观众就表示喜欢这档节目是因为“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只纯粹在意艺术本身,相互间没有狗血的争拗”。 “扑面而来的新鲜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是节目现场17位评审之一,她评价节目“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新鲜感”。 “矫情卖弄插广告、拖泥带水卖关子,大家对这些年来娱乐综艺节目的套路越来越熟悉。但是这档节目完全没有这种套路感,整个比赛就是一场比赛直播,加上有颜又有才的选手,怎么能不吸引人?生活节奏这么快,谁会一直守着电视看你卖关子?”这是一位普通观众看过主持人大赛后的感受。 依靠流量明星、炒作话题和娱乐内容一度是综艺节目的“制胜法宝”,而综艺节目的“泛娱乐化”近年来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去年6月,国家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提出对影视明星参与综艺娱乐节目、亲子类节目、真人秀节目等加强监管。去年年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也出台规定,要求抵制泛娱乐化。同时,观众对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不满的声音,也一浪高过一浪。 “《主持人大赛》前几期的收视率一直都不错,除了模式上的创新,也离不开IP的积累,毕竟这一档综艺的前身在世纪初曾有过广泛影响,这也是其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认为,《主持人大赛》和专业类综艺节目的兴起一样,是对上一周期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现象的一种行业自我调整。 孙佳山认为,我国综艺节目曾经历了港台模式、欧洲模式、韩国模式等3个特点鲜明、风格迥异的不同发展阶段。近年来,是我国综艺节目发展历程的第4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我国广电行业在多重现实压力下,不得不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综艺节目模式的原创之路的新阶段。尽管还有模仿欧洲模式的痕迹,但也算是探索我国综艺模式原创之路的一种努力和尝试。只不过,真正开创我国综艺模式的多元化格局,摸索我国广电行业的原创路径,仍任重道远。 邓崎凡 【编辑:陈海峰】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