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创新永不停:香港科学家和港珠澳大桥工程师的“跨海对话” ... ...

2019-10-24 11:56|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1|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摘要:   新华社香港10月24日电(记者李滨彬)一年前,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成为连通粤港澳三地、服务大湾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脉。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师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 ...

  新华社香港10月24日电(记者李滨彬)一年前,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成为连通粤港澳三地、服务大湾区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脉。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师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成就大国工程。

  工程师们的创新步伐不停,在继续攀登新的高峰。记者近日在港采访多位香港科学家,带着他们的问题与继续驻守在大桥的工程师们展开了关于创新和未来的对话。

  科研先行:为世界提供“中国标准”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上,群众游行中出现了港珠澳大桥元素。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作为建设者代表站在“创新驱动”方阵的彩车上。

  “能作为港珠澳大桥的代表在‘创新驱动’方阵中,很光荣,感受到我们国家日益强大和科技的进步。”林鸣说。

  港珠澳大桥被称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珠穆朗玛峰”,它不仅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首条海底深埋沉管隧道。

  岛隧工程的建设之路,就是一条持久的创新之路,过程充满挑战。林鸣带领团队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隧道沉降平均6厘米左右、对接合龙精度2.6毫米、6公里沉管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桥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标准”。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陈清泉通过记者提问:港珠澳大桥通车一年了,是世纪工程,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目前如何从工程的目标、理论、实施和质量等方面总结创新的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借鉴的理论?

  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副总经理尹海卿介绍,一年来,他带领团队正在对整个工程的创新技术和管理进行系统总结,同时做相关资料的整理工作。

  林鸣说,几代工程师、科研人员在实践中总结出了“坚持科研先行、坚持实验先行”的方法。在工程存在重大风险的地方,要先进行科研攻关。港珠澳岛隧工程建设期间,将4%的工程直接建设费投入科研攻关,总共进行了136个验证实验,确保了大桥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地完成。

  做高品质工程: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唐本忠通过记者提问港珠澳大桥的工程师:如何创造我们的建筑理论,打造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桥梁和隧道品牌,使我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

  林鸣介绍,中国桥梁建设涌现了虎门二桥、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等一批桥梁和隧道,在世界上也处于相对领先水平。

  “我的体会是当前中国大工程建造已经到了可以选择设定最高目标的时代,通过不断超越世界先进的工程理念和技术,带给人们过程与结果更美好的体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林鸣说。

  林鸣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工程条件极大改善的情况下,认识问题其实比解决问题更难。要在认识上下功夫,不断补短板,也要重视细节。此外,还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工程师,更多高技能工人。

  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副总经理黄维民参与了岛隧工程的全程工作,目前仍然驻守在珠海,带领团队对岛隧工程和人工岛做维护和保养工作。

  黄维民印象最深的是沉管隧道的浮运安装,他说大伙儿一起用团队倡导的科学家精神、铁人精神、工匠精神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在这个创造世界之最的过程中,自己和团队的专业和品格也有了一次升华。

  “这个过程,我们学会了很多,坚定了对工程品质的执着追求。”黄维民说。

  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攀登工程技术新高峰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团队在创造世界之最后,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攀登新高峰。

  2018年,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交工后,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部代表中国交建成立了由岛隧总部牵头,多家国内外机构参加的联合研究组,正式系统性地开展悬浮隧道工程技术研究。

  尹海卿目前牵头悬浮隧道的研究,他介绍,这个课题100多年前就已提出,悬浮隧道也叫“阿基米德桥”,利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进行设计。

  悬浮隧道是继跨海大桥、海底隧道后,又一种实现深海峡湾跨越的重大交通运输工程。目前在琼州海峡、红海海峡、埃及和沙特等地都有这种需求,仅有挪威、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开展过相关研究,但尚未有悬浮隧道建成的先例。

  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刘正光被业界誉为香港“桥王”,是香港青马大桥总工程师、香港土木工程署前署长。他此前到悬浮隧道研究组了解了最新进展。

  刘正光提出,现在的科技发展很快,悬浮隧道10年内有机会成功实现,但悬浮隧道在深水建造,风险极高,在水中如何固定成为难题。

  尹海卿表示,锚固式悬浮隧道适用几百米到上千米水深的范围,它是通过锚索将悬浮隧道与海底基础连接固定,即用桩、吸力筒、重块等为基础,把悬浮隧道和锚块连起来,并施加一定预紧力,把悬浮隧道固定在海中。

  尹海卿透露,悬浮隧道研究团队目前进入攻关阶段,在研究中开展物理模型试验,验证所研究的理论是否合理,减少风险。

  林鸣表示,要力争在工程科学理论、关键技术及施工装备等方面形成突破,这些创新将为悬浮隧道的研发和安全服役提供科学依据,提升重大工程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编辑:房家梁】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7 18: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