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简介: 吴志良,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 精彩观点: ·港澳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政策,分别设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在过去20多年来得到成功的实践。 ·香港回归祖国22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如今的澳门,经济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生机处处,澳门的发展印证了“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科学性。 ·“一国两制”在港澳赖以成功实践,有三个主要因素是值得重视的,一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初心;二是中央政府对港澳特区的全力支持;三是港澳居民本身的家国情怀。 讲座实录: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先后在香港、澳门庄严升起,标志着中国恢复对港澳两地行使主权,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港澳的共同愿望。这既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港澳回归后,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政策,分别设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使“一国两制”由科学构想变成生动现实,在过去20多年来得到成功的实践。 “一国两制”方针下特别行政区制度在港澳的确立 大家都知道,“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的谈话,“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逐渐成形。1982年1月,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时,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12月,全国人大修改《宪法》的规定,国家得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其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提供了直接的宪法依据。 “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虽然“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但在实践中首先被运用到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问题上。中英、中葡通过谈判先后在1984年和1987年签署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阐明中国政府在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后的基本方针政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其后根据《宪法》,展开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为“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提供法律化和制度化的依据,为港澳特区实践“一国两制”提供法律保障。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国家根据《宪法》第31条的规定而采取的特殊地方管理制度。在这套制度下,中央拥有对港澳特区的全面管治权,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管治权,也包括授权港澳特区依法实行中央具有监督权力的高度自治。 中央对港澳特区直接行使的管治权,除了设立港澳特别行政区、制定、修改和解释《基本法》之外,还体现在任命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决定修改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支持指导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施政、负责管理与特区有关的外交事务、负责管理防务、监督特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等。 港澳特区根据“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并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保持自由港和单独关税区地位,保持财政独立,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自行制定经济、文化和社会政策等等,依法充分行使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中国政府先后恢复对香港与澳门行使主权,香港与澳门两个特区正式成立,由此,“一国两制”从构想成为了实践。 回归以来香港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 不可否认,回归后香港在实践“一国两制”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一些风波与困难。但是,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香港特区迎难而上,各项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讲两个事例。 事例一,成功抵御亚洲金融风暴。1997年,香港回归不久,亚洲金融风暴便迎机而来。在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剑指香港。1997年10月,首次冲击香港市场。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在香港抵御金融风暴的整个过程中,中央政府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首先是中央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与国际炒家决战的关键时刻,中央政府派出了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护盘行动,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袭击的坚强后盾。 事例二,成功抗击非典疫情。2003年春,SARS病毒引起的疫病在香港全面爆发。到3月31日,位于香港九龙地区的淘大花园感染人数激增至213人。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实施 “家居隔离令”,要求受感染人士自律地留在家中。4月18日、19日,香港发起“全民清洁保健行动日”活动,展开历年来最大规模的清洁行动。4月26日体温度量措施扩大到所有入境口岸。全港学校停课、建立两亿港元的抗疫基金等措施也相继推出,特区政府开始把握抗击非典的主动权。当非典侵袭香港的时候,内地与香港守望相助,携手抗疫,中央政府给予了香港特区全力的支持,祖国内地成为香港战胜疫情的坚强后盾。 从上述两个事例不难看出,香港回归祖国22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特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人士,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经济是香港的强项。香港特区自成立以来成功应对过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1997年至2018年,香港的经济规模增长接近一倍,本地生产总值年均的实质增长率是3.4%,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按港元累计实质增长59.2%。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香港的本地生产总值在2018年位居全球第43位,人均本地生产总值位居全球第10位,一直维持在发达经济体的水平。 香港的经济成就,我们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七”来概括。“一二三四五六七”的意思是:香港是全球第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在《2019世界竞争力年报》中排名第二,是亚洲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在世界银行《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便利营商排名全球第五,是全球第六大银行中心,以及全球第七大货物贸易实体。 同时,香港的社会事业取得很大的成就。香港的教育事业在亚太地区也保持领先的地位。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位居世界100强大学之列。2008年,香港协办北京奥运马术比赛项目。2009年,香港主办第五届东亚运动会。 在医疗方面,香港拥有高质素的医疗系统和非常专业的医疗队伍。香港的婴儿死亡率由1997年的千分之4下降至2017年的千分之1.6,是全球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地区之一。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是84.7岁,是全球预期寿命最高的地方之一。 近年来,香港特区积极发展创新科技。除了资讯及通讯科技的旗舰项目数码港外,香港科技园工程在2016年已经全部完工。一些顶尖的创科机构,例如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也陆续落户香港。 香港在基础建设方面一直有大量的投资。除了建成香港迪士尼乐园、亚洲国际博览馆、香港国际机场二号客运大楼和扩建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之外,还大力发展连接市区和新市镇的铁路网络,“启德发展计划”兴建新的邮轮码头,“西九文化区”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长远发展,建设了全球最大的污泥处理厂、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当然还有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和口岸人工岛等跨境基建工程。 香港也是连接内地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也在香港设有代表机构。在专业领域上表现出色的香港居民,更有机会在国家推荐和支持下,竞逐和担任国际组织的重要职位。例如特区政府卫生署原署长陈冯富珍女士,在2006年11月当选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位担任政府间国际组织最高负责人的中国人。香港警务处前处长曾伟雄先生,近日也获得国家提名竞逐联合国驻维也纳办事处总干事兼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执行主任。 回归以来澳门各项事业取得的进展 对于回归后澳门发展取得成就也可以先看两个事例。 事例一,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启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是在2009年6月由中央批准开始建设的,同时,获全国人大授权特区政府在新校区内实施澳门法律和行政体系。新校区于2009年12月20日奠基,2013年11月5日正式启用,新校区面积1.1平方公里,比老校园大20倍,可容纳约一万名学生。新校区的建成,为澳门多方位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优越的校区环境,揭开了“一国两制”澳门教育的新篇章。 事例二,澳门驻军协助救灾。2017年8月23日,澳门遭遇50多年来最强台风“天鸽”正面袭击。面对严重的灾情,中央政府应澳门特区政府请求,批准驻澳部队于8月25日出动官兵约千人,协助特区政府及市民一起参加灾后重建和恢复秩序工作。经过连续3天3夜的奋斗,驻澳部队圆满完成协助澳门救灾任务。患难之中见真情,驻澳部队官兵不辞劳苦的救助行动,受到了澳门社会各界的广泛称赞。事实证明,驻澳部队不愧是爱澳亲民的英雄部队,不愧是守护澳门的坚强后盾。 上述事例是回归后澳门发展历程中的两个缩影。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年的喜庆日子。身为澳门居民,我对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所取得的飞跃发展和进步感到高兴和自豪。尤其与回归前夕的澳门相比,经济衰退、治安不靖,社会人心惶惶的景象早已一去不返,如今的澳门,经济和社会面貌焕然一新,生机处处,澳门的发展印证了“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科学性。 澳门特区成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历史性地进行了博彩经营权的分散化改革,结束一百多年来独家专营的局面,加上内地推出的“自由行”政策配合,使得澳门经济自2003年开始取得较快的增长势头。正是在“自由行”等政策的配合下,1999年至2018年,澳门的经济规模增长接近四倍,本地生产总值年均的实质增长率是7.6%,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接近三倍,在全球排名第二,已被国际组织归类为发达经济体。 经济发展除了彻底解决困扰澳门后过渡期的失业问题,使总体失业率从2000年的6.8%的高峰,回落到2018年1.8%,实现了“全民就业”。公共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从2000年至2018年间,澳门特区的公共财政收入实质增加了16倍,而2018年的财政盈余,与2000年相比实质增长323倍,预算开支规模从2000年的129亿澳门元(现值226亿澳门元),扩张至2018年的1,096亿澳门元。公共财政收入改善,使特区政府更有资源和能力去改善民生,提高教育、社会保障、医疗水平和住房条件。 在教育方面,从2007/2008学年开始,澳门实施15年制免费教育,並全面改建、扩建、重建中、小、幼校舍,改善教学环境。同时,高等教育也取得相当大的进展。如前所述,公立的澳门大学2013年进驻设在横琴的新校园,大大改善教学和科研环境,提升大学在区域以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私立的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和圣若瑟大学等,都在澳门回归后积极建设本身的校园,为提升本身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奠定基础。其中,澳门科技大学已晋身海峡两岸四地50强大学之列,并设有中药质量研究和月球与行星科学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澳门特区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也有相当大的投入。在2018年度,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达到180亿澳门元,占全部公共开支22.4%。政府自2005年开始向永久性居民长者发放“敬老金”,自2008年起推行“现金分享”计划,向持有澳门特区居民身份证的人士派发现金补助,今年,每位澳门居民获发现金分享金额为10000澳门元。这项措施对低收入家庭受益最大。澳门特区政府在2008年提出构建双层式社会保障体系,还推出了医疗补贴计划、学生和长者免费医疗、学生享用免费的牛奶或豆奶、水电费补贴计划等措施。 “乐业”的前提是“安居”。为了纾缓居民的住房需求,澳门特区政府在2007年推出建房计划,兴建19,000个公共房屋单位。到2010年,政府加推6,300多个公共房屋单位。经过多年的努力,以低收入住户为对象的社会房屋的供应问题已经彻底解决;而以优惠价格让合资格居民购买的经济房屋,有关的配售手续正在有序进行。长远来说,澳门房屋的供应,不论是公共房屋还是私人住宅,将可满足居民在一段时期的需求。“夹心阶层”住房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到过澳门游览的朋友,一定会对大三巴、妈阁庙等历史建筑着迷。澳门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文化形象独特而鲜明,小城处处可见各式各样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澳门老城区核心内22座建筑和8个广场前地组成的“澳门历史城区”,在200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澳门有8个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7年公布的第一批“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共有15个项目,包括南音说唱、鱼行醉龙节、苦难善耶稣圣像出游等。 澳门不少的基础建设在回归后落成,例如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而兴建的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还有澳门旅游塔、西湾大桥、澳门科学馆以及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人工岛等,当然也有各类度假村项目。澳门还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五星级酒店的城市之一。而离岛医疗综合体、内港挡潮闸、粤澳新通道、连接澳门和凼仔的第四条跨海大桥、大潭山隧道、九澳隧道等项目也正在有序规划或施工。 澳门的民主政制在回归后也依法稳步推进。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的规模,从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的200人增加到现在的400人。立法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席也不断增加,自2013年第五届立法会起,经由直接选举产生的议员有14人,间接选举产生的有12人,另外7人由行政长官委任。此外,澳门特区在2009年顺利完成对落实《基本法》第23条关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本地立法工作,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方面起了带头和示范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 从历史的角度看,香港原来归属广东省宝安县,而澳门则归属广东省的香山县,所以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在经济、社会民生和文化等领域长期有着全面而深入的交流合作。随着港珠澳大桥的落成通车,珠江两岸城市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也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在习近平主席的见证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代表在2017年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正式进入实质规划阶段。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以打造世界级新经济区域、增强科技创新、扩大国际合作、提升优质生活、建设内地与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为发展愿景。 根据《规划纲要》,广州、深圳、香港和澳门是大湾区内的中心城市,香港在巩固现有产业优势的同时,培育高新科技新兴产业,是大湾区中最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澳门在大湾区内的定位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以及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并存的的交流合作基地。港澳参与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大势所趋,也必将促进自身的更大发展。 大湾区建设为港澳青年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比如,在邻近澳门的横琴就专门设了澳门青年创业谷。据我了解,澳门青年创业谷成立以来已累计孵化320个项目,其中澳门项目170个,涉及的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智能制造、金融等。在这个创业谷里,有一家叫“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周运贤,是个澳门青年。由于澳门做电子商务的人力成本很高,而横琴就可以很好的承接,所以,2015年,他把公司从澳门搬到了横琴,也是第一批进驻横琴澳门创业谷的企业。他的企业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反向电商的技术性互联网企业。所谓反向电商,就是消费者对企业,是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企业主要做的是把大数据变现的业务,涉及的行业是国际贸易,通过输出服务,帮助对方进行数据处理,平台建设。企业对标的是彭博社,还与亚马逊合作开设了一个体验馆。跨境说与很多葡语系国家有着业务往来,最近正在与佛得角合作,帮助该国政府建设经贸数据库与电商平台,从而覆盖与中国的贸易往来,同时,他们也跟国内区域合作,输出当地的产品和服务。由于业务发展迅速,这家企业先后获得了3000万的投资,并且成为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可见,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出台,不但为澳门青年创业开辟了新的空间,而且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与中葡平台建设插上了翅膀。可以说,是新时代“一国两制”的升级版。 港澳回归以来“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情况,在我看来,有三个主要因素是值得重视的,一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初心;二是中央政府对港澳特区的全力支持;三是港澳居民本身的家国情怀。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初心 “一国两制”本身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对中央来说是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对港澳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无可避免会遇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但是,在推进“一国两制”事业向前的过程中,有一个最根本的宗旨,也是当年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初心,就是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保持港澳特区长期繁荣稳定。 “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与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没有“一国”,就没有“两制”。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可改变,港澳根据国家方针政策,保持本身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这里,“一国两制”得以成功实践的重点在于彼此尊重对方实施的制度,并互相借鉴成功的经验,坚决维护《宪法》、《基本法》的权威,坚决维护中央依法对港澳特区行使的监督权,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使国家的根本利益和港澳的整体、长远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中央政府对港澳特区的支持 从前面讲述的香港与澳门在回归后各自遭遇的两个事例,就可以体会到,港澳的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支持,祖国内地是港澳发展的坚强后盾。港澳自从回归祖国以来,中央政府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依法有效施政,为维护两地的繁荣稳定提供大量实质性的支持。除了继续向港澳源源不断地供应食品、农副产品、食水和能源之外,还有很多事例,包括前述的支持港澳应对两次国际金融危机、应对非典疫情、协助澳门处理风灾善后工作等;而内地与港澳特区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通过零关税和开放服务贸易准入安排,是内地到目前为止,与境外经济体商签开放程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协定。 中央政府也积极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除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之外,又批准香港特区以“中国香港”名义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秘书处落户澳门,建设葡语国家人民币清算中心,开展“中葡合作发展基金”等具体工作,引导澳门建设成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2018年9月1日,内地向合资格港澳居民发放“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使居住在内地的港澳居民享有与内地居民相同的就业、参加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权利,并享用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办理各项手续。配合各省市自治区对港澳居民在创业、就业、就学方面的优惠安排以至“国民待遇”,祖国内地不但为港澳特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更有力地维护港澳的持续繁荣稳定,成就了港澳在国际上竞争的独特优势。 港澳同胞的家国情怀 港澳与祖国一直同呼吸、共命运。长期以来,港澳同胞关心国家发展,积极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初期,深度参与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的引进。如今,内地依然是港澳商人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目的地。在内地利用的境外资金中,来自港澳的资金占54%。港澳同胞热心投入内地扶贫、教育、妇女儿童保护等公益事业,而且在内地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慷概相助,大力支持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充分展示出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 特区政府和民间社团也不断推出措施,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交流、参访、游学、军事训练等活动,港澳青年对祖国的了解日益加深,家国情怀不断增强。而内地的高等院校也渐受欢迎,成为他们的升学目的地,报考内地高校的香港学生在2019年达到10,433人,在内地高校就读的澳门学生目前大约有5,000人左右,不少港澳青年还在内地省市创业、就业,为促进人心回归和特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港澳回归祖国后,与台湾的经贸和人员往来更加密切,成为增进海峡两岸了解、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平台。 港澳回归祖国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期间,遭遇一些困难不可避免,但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在实践“一国两制”的过程中,港澳居民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香港、澳门之所以能在回归后取得一系列的成就,就在于“ 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引,在于中央政府与祖国人民的强力支持。“一国两制”坚定了我们继续前行的信心,赋予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使得港澳特区可以继往开来,使得港澳居民可以安居乐业,能够平和相处,社会和谐稳定。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希望“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能为促进世界和平正义事业提供有用的借鉴,为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继续作出本身应有的贡献。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