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21日电 综合报道,英国脱欧大戏仍在紧锣密鼓地上演。英国议会19日通过一项延期脱欧修正案后,英国政府已致函欧盟申请脱欧延期。但一直主张如期脱欧的首相约翰逊未在信函签名,并另外致信劝欧盟不要同意延期脱欧,此举被指或引发法律挑战。此外,欧盟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并不急于作出决定,或只准许英国“技术性延期”一个月。 另一方面,约翰逊版脱欧协议的结局仍难料。脱欧协议的表决19日被推迟,未来能否通过仍是未知数。约翰逊坚称协议能获得议会通过,英国能在10月31日如期脱欧,但英国政府也加强了无协议脱欧的准备。 英国申请脱欧延期 约翰逊却劝欧盟别同意 英国议会下院19日通过一项修正案,阻止对首相约翰逊的新脱欧协议进行表决,迫使约翰逊致信欧盟寻求延期脱欧。 当地时间7月23日,英国保守党新党魁人选在伦敦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会议中心揭晓,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胜选,击败现任外交大臣亨特。这意味着约翰逊将接替首相特蕾莎·梅,成为英国新一任首相。 约翰逊政府19日晚随即向欧盟提交一份信函,申请将脱欧的最后期限延长至2020年1月31日,但他本人并未在信上签名,随后更是附上另外两封与第一封意思截然不同的信,指政府只是依法行事,表明不希望再延期。 据悉,约翰逊19日共向欧盟送交3封信,第一封是约翰逊按法案要求,向欧盟提出再延期脱欧,约翰逊并没有在信上签名;第二封是英国驻欧盟大使撰写的解释信,指政府纯粹依法办事;最后一封则是约翰逊表明不希望延期,警告再度延期将“损害英国及欧盟盟友的利益和双方关系”,约翰逊在最后一封信中亲自签名。 三封信两个立场,约翰逊做法引争议 英国给欧盟的三封信,表达了两个立场。这一特殊的做法引发外界质疑。 第一封信被指,落款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既没有约翰逊的签字,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有提及。而且书信全文用引号括起来,这位首相以再明白不过的方式表明了自己对这份申请的保留态度。 资料图: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第二封信是英国驻欧盟大使巴罗(Tim Barrow )给欧盟主席图斯克的信,该信特地说明了约翰逊是故意没在第一封信上签字,因为“法律要求”英国政府必须提交申请。 对于这三封信,欧盟主席图斯克恐怕需要花上一些精力,才能向各成员国的领导人清楚传达每一封信传递的信号。 英国《卫报》引述一名前任保守党内阁官员指出,约翰逊拒绝在要求延期的信上签名,更另附信件表明不支持延期,做法不符合相关法案精神,也违反首相府向苏格兰法院保证申请延期脱欧的承诺,恐令他再面临法律挑战。 欧盟协商不着急 或允许技术性延期 对于英国的来信和请求,欧盟采取了静观其变的态度。图斯克20日表示,已收到约翰逊的要求,他将咨询欧盟成员国领袖如何回应,相信数日后才有最终决定。 不过,欧盟也罕见地在20日周日早上举行仅约15分钟的大使级会议,并决议将新版脱欧协议依程序要求送交欧洲议会批准。 欧洲议会则将继续于下周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开会,议程原本应该是在英国议会表决通过脱欧协议文本后,再由欧洲议会讨论批准,以便英国可以有序地在10月31日之前退出欧盟。现在可能变成了讨论英国延期脱欧事宜。 一名欧盟资深外交官表示:“我们期待本周末前情况会较明朗,在那之前我们会观察伦敦方面的事态发展。” 脱欧问题专家、研究机构“变动欧洲下的英国”主任梅农认为,欧盟不可能拒绝延期,因为欧盟不希望英国无协议脱欧,也不想为无协议脱欧承担责任。 英国《泰晤士报》援引消息人士称,如果约翰逊本周无法让国会议员通过他的协议,欧盟将把英国退欧推迟到明年2月。外交消息人士称,这一延迟将是“可替代的”,这意味着如果协议获得批准,英国可以在11月1日或15日、12月或1月提前离开。 还有欧盟外交官员分析,欧盟有机会只准许英国“技术性延期”一个月,而非如英国法案要求的延至明年1月底,形容此举目的是施压英国议会通过新协议。 脱欧协议结局难料 无协议脱欧风险增加 一方面,欧盟还未决定是否同意英国延期脱欧,另一方面,脱欧协议的结局仍然难料,无协议脱欧的风险增加。 19日通过的修正案,要求脱欧协议需完成立法程序后,才能交由议会表决,但消息指政府或寻求21日向议会提交新协议,此做法可能违反议事程序。政府也可能于21日提交脱欧协议相关法案,最快22日表决,以尽快通过立法程序。 据称约翰逊曾与图斯克通话,表示“有信心”协议在本月底前获国会通过。 英国外交大臣拉布也称,他有信心政府能够争取到足够多的支持票,在下周的议会投票中顺利通过英国在10月31日最后期限日脱离欧盟的愿望。 但英国内阁大臣戈夫表示,英国议会19日表决后,无协议脱欧的风险已经增加,英国政府启动此前为应对无协议脱欧而制定的“黄鹀行动”(Operation Yellowhammer)。 戈夫在接受Sky News电视台采访时说:“如果欧盟不延长脱欧期限的话,我们准备无协议脱欧”。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