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有力,风险尚存——从日本应对台风“海贝思”情况盘点防灾得失 新华社东京10月18日电 新闻分析:预警有力,风险尚存——从日本应对台风“海贝思”情况盘点防灾得失 新华社记者华义 强台风“海贝思”近日重创日本多地,据日本媒体报道已有78人死亡,15人失踪,64条河流决堤,本州岛超过2.3万公顷区域遭受洪涝灾害。从日本应对这次台风的情况中,可以看到一些防灾的宝贵经验和防灾体系中的一些薄弱环节。 充分预报唤起防灾意识 “海贝思”12日晚至13日横扫日本本州岛中东部地区。在台风到来前一两天,日本媒体就开始密集报道此次台风可能造成的危害,呼吁民众做好应对,尽早采取避难措施,前往中小学体育馆等较为安全的避难场所,不要因为居住地此前没有发生过水灾而大意。 从12日起,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几乎全天候报道台风动态,不断发布日本气象厅最新公布的台风行进路线和降雨量预报信息等。人们手机上也能收到紧急警报,如提示某地河流泛滥,提醒居住在特定地点的居民通过电视等渠道确认信息,及时采取适当的防灾行动。 在台风到来前一天,东京不少超市的食品货架几乎被抢购一空,电池、固定窗户用的胶带等物品也出现热销。可以看出东京居民有备无患的防灾意识已经被充分调动。 此次人们严阵以待,被认为是吸取了2018年西日本暴雨的教训。那次暴雨灾害中共有200多人死亡,是自20世纪80年代长崎水灾以来日本最严重的暴雨灾害。当时很多人由于根据以往经验没有及时转移到安全场所避难,被决堤洪水淹死,这反映出让人们根据预警信息自主避难的机制还有一些弊端。从那之后,日本民众的避难意识大大增强,地方机构也在推动和帮助当地居民避难中发挥了更多主动作用。 尽管如此,“海贝思”造成78人死亡,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宫城县和福岛县共有44人死亡。这显示出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防灾依然存在弱点,尤其是老年人避难方面还存在难题。 东京地区经受住考验 “海贝思”虽导致全日本近百人死亡或者失踪,但东京地区的防灾应对可圈可点,此次灾害中东京死亡人数只有一人,周边的千叶县、埼玉县也都只有一两人。 东京地区水系极为复杂,有荒川、江户川等多条河流从东京湾入海,河流两侧居民区密集,而且海拔较低,一旦河流决堤,将造成重大灾难。此次台风到来前,就有日本非主流媒体打出“预测东京死亡8000人”的惊悚标题。这种预测是基于东京地区发生大洪水的极端情况。而此次东京的死亡人数只有一人,可以说东京及其周边的防洪系统经受住了考验。 位于东京北面埼玉县的“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又被称为“地下神殿”,这一排水系统始建于1992年,完工于2006年,耗资约2300亿日元(约21.2亿美元)。它全长6.3公里,位于地下约50米深处。其工作机制是在附近的中川、仓松川等河流水位上升时,将水调至这一地下储水设施,然后通过大型水泵排放到河道宽阔的江户川中。 在“海贝思”袭来时,“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再次满负荷运转,大大减轻了东京地区一些河流下游的负担。据日本媒体报道,从12日到15日通过这个系统排出的水量达到1200万吨。据估计,该系统从完工到2017年10月的约十年间,减少水灾损失效果超过1000亿日元。 不过,尽管“地下神殿”在分泄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东京发生大洪水的风险依然如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全球极端异常天气事件的增多,未来东京地区的都市防洪系统可能还将面临更严酷的考验。 多处河流决堤暴露问题 虽然此次东京地区的防洪系统经受住了考验,台风和随之而来的暴雨依然导致日本全国多达64条河流111处决堤,这暴露出日本一些地方在应对水患方面存在软肋。除了人员伤亡外,此次灾害造成的财产损失也难以估计,停靠在长野新干线车辆中心的120节新干线列车车厢就浸泡在决堤洪水中。 有日本水利专家指出,“超出预想的水量和河流的形状”都是导致一些河流决堤的原因。首先,台风“海贝思”带来历史性的降雨量,有的地方24小时降雨量达到约1000毫米,有些地方一两天的降雨量相当于正常全年降雨量的30%以上。 第二,日本山地较多,河流众多,水系复杂,而且不少河流的河道宽窄不一,遇到特大暴雨时水位容易迅速上涨,引发泛滥和决堤。 虽然历史性的降雨量是导致如此多河流决堤的根本原因,但一些河流是否也存在河堤强度不足或者老化等问题还有待调查。日本国土交通省已经决定设置由土木和水利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对一些河流决堤的原因和修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可能需要数月时间。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