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十一连官兵进行日常训练。 资料图 中新网呼伦贝尔10月17日电 题:驻守中蒙边境的北疆卫士:这边风景独好 中新网记者 张玮 “夏天飞虫扑脸,冬天冻疮常见,春秋风沙漫天……可能没有再比这里更艰苦的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巴尔虎草原地处中蒙边境上,当地牧民巴雅尔见到记者时如是说。“我们可以选择性游牧,可边防官兵无论气候环境多恶劣,都会几年如一日守在这里。” 图为边防官兵进行日常障碍训练。 资料图 10月下旬的内蒙古东部部分地区气温已经开始零下,偶尔还会迎来雪花飘零。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有50年“军龄”、驻守在中蒙边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某旅边防营十一连(下称十一连),探访北疆卫士心中的“这边风景独好”。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北部同蒙古和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某旅边防营四营营长苏牙力图向记者介绍说,十一连位于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境内,守卫着该营中最长、地形最复杂的70公里边境线,而这里是走私、偷渡的敏感地区。 图为官兵与军犬一起巡逻。 资料图 记者了解到,克尔伦苏木,位于中国版图鸡冠部西南端的村落,离新巴尔虎右旗106公里。这里四季多风,全年5级以上大风天达140多天;冬夏昼夜温差大,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38℃,恶劣的环境使营地周围方圆几十里渺无人烟。 “十一连正式组建于1969年。50年来,一直传承弘扬着‘干枝梅’精神,扎根边疆、凌霜傲雪。”苏牙力图说。 图为官兵日常边境线巡逻。资料图 出生于1991年的唐景超是十一连连长。他在见到记者的时候,风吹日晒过的黝黑脸上洋溢出爽朗的笑容。他调侃道:“刚送走夏季一批避暑的‘贵宾(草原黑盖虫)’,马上要迎来冬季的大风了。” “夏天一到晚上,草原上的黑盖虫黑压压地迎面扑来,即使再热的天,站岗的士兵都得全副武装,只露出眼睛那种……”唐景超介绍说:“冬季赶上大风天,无论穿多厚,在边境线上徒步时只要停下不到2分钟,就很难感受到脚趾的存在了。” 目前,连队里大部分士兵都是“90后”,艰苦无比的环境在他们眼里总是有别样的风景。 这里的草原有一片片沙砾地,偶尔会发现散落在花草和沙地中五光十色的小石子,战士们说这是玛瑙石。他们有时会在巡逻的路上拾到漂亮的玛瑙石,把他们拼成中国地图或者各种文字版本的“我爱中国”“祖国在我心中”…… 唐景超告诉记者:“连队驻地气候适宜野菜生长,等野韭菜、野芹菜等长满山坡时,战士们会去摘野菜调剂连队伙食,也调剂单调的业余生活。这也逐渐成为十一连一代代官兵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 连队大院里有一只名叫“四七”的中亚犬,唐景超告诉记者,它是从蒙古国“偷渡”入境的。“我们在边境线巡逻的时候发现它受伤了,带回来医治好将它送回去,它又自己跑回来。”连队的官兵都将“四七”视为中蒙友好使者。 十一连独立驻守在草原深处,距离最近的一个村落还有35公里的崎岖草原路,交通不便、设施简陋,连队里的生活问题都得靠官兵自己解决,开锁、砌墙、修水管……特殊条件创造了一个“全能”的十一连。 6班班长辛耀宽是河南人。他告诉记者:“2017年我从大连海军部队调来草原驻守边疆。这里条件更艰苦一些,能够培养一批更全面发展的中国军人。” 18岁的丛宇航是连队里最年轻的一批官兵中之一。他告诉记者:“我想摘掉‘妈宝男’的标签,我们是肩负保卫祖国使命最有力的一代。” 苏牙力图表示,历史留给战士们的不只是金戈铁马的英雄故事,更是一种草原情怀、家国责任。十一连自建连以来,面对偏远艰苦实际和崇高戍边使命,一茬茬的北疆卫士,坚守一线岗位,只为心中那一份“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的信念。(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