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主流大片票房口碑齐飞

2019-9-18 05:37| 发布者: leedell| 查看: 4| 评论: 0|来自: 光明日报

摘要:   主流大片票房口碑齐飞  【热点观察】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那段红色历史,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古田军号》的主创们日前作出一个决定:捐出拍摄该片所得片酬,邀请90后、00后观众观看这部影片。这一决定 ...

  主流大片票房口碑齐飞

  【热点观察】 

  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那段红色历史,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古田军号》的主创们日前作出一个决定:捐出拍摄该片所得片酬,邀请90后、00后观众观看这部影片。这一决定受到观众的热烈回应。观影后,很多人表达了惊喜和遗憾。惊喜的是,“差点错过一部有血有肉的好片子”“红色电影竟然拍得这么好”;遗憾的是没有自己买票观影。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相继涌现出《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众多票房与口碑俱佳的作品,勾勒出中国主流电影由青涩到成熟的成长轨迹。

  承担培根铸魂的使命

  主流电影弘扬主流价值观,传递国家意识形态。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灵魂,主流电影承担着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有着光荣的传统:关注现实,与时代同步,为人民代言。在主流电影方面,留下了《红旗谱》《青春之歌》《上甘岭》《董存瑞》《李双双》《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人到中年》等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构成了中国电影的尊严与荣光。

  “近年来,中国电影从影片数、银幕量到票房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剧作家、评论家赵葆华说,“现在的电影产业有些过分倚重市场效应,常以票房多寡论英雄,某种程度上引发了创作观念上的变异:不少编剧的创作追求高情感、强刺激、大跌宕、重口味,以为如此创作才有高票房,有些创作出现了畸形发展,导致了国产电影生态的失衡。这种失衡可概括为轻电影(时代质量过轻)、小电影(思想力量过小)、悦电影(娱乐狂欢类)一度大行其道。”他说,现在的观众习惯于娱乐狂欢、兴奋刺激,这种审美习惯也是不良的电影创作造成的。电影市场的不良风气培育了这种审美习惯,这种审美习惯也会反过来惩罚电影的发展。如今,的确有很大一部分观众走进电影院,会倾向于选择高情感、强刺激、大跌宕、重口味的类型,一旦电影不按这些套路出牌,观众就没了兴趣。

  这种市场风气势必影响很多有情怀、有思想、有深度、对社会有观照的优质作品的发展,尤其是许多主流电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当然,很多主流电影不受关注,除了受到电影市场不良风气的影响,也与其自身发展给人留下的刻板印象分不开。

  因为一些创作者的“懒汉”思维、赶工拿奖的急功近利以及评价体系不完善,过往的一些主流电影主题宣教色彩过强、故事情节模式化、人物概念化、缺乏生活质感,给人以“假、大、空”的观感。这些现象无形中让观众有了距离感,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这类电影都一个样”的印象。一些观众直言不讳:“这类电影我很少看”,甚至坚持“这类电影我一律不看”。

  成为文化自信的标识

  《古田军号》主创捐片酬行动,使那些本来不愿意走进影院看主流电影的观众收获了意外的惊喜,好评的背后既有导演陈力等主创在艺术上的精雕细琢,又有影片从年轻人视角出发在表达方式上的探索与突破。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要看作品代表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也是文化自信显著的标识。《古田军号》题材重大,视角独特,从红军小号手的角度阐释了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执行理事长明振江说,“《古田军号》创作上取得了很多突破和创新,恰如其分地表达了革命领袖人物在革命道路上的矛盾冲突。他们在探索革命的道路上必然存在分歧,在共同理想信念的指引下,路怎么走?有争论、有分歧、有矛盾、有斗争都是正常的。正是这种矛盾和斗争、分歧和争论,推动了整部影片的故事走向。”此外,《古田军号》中很多诗意的细节刻画也让他印象深刻。

  除了《古田军号》,今年8月上映的《烈火英雄》也让人眼前一亮。《烈火英雄》改编自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最深的水是泪水》,故事源于一起真实的事件——“7·16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原著集结了对188名消防员的采访,每个字都由亲历爆炸者口述。为了拍好这部现实题材作品,导演陈国辉力求还原“真实”,“不依赖特效、不面对绿布”,通过1∶1还原巨型火场,将真实事件中的情感和情怀传递出来。

  赵葆华高度评价了《烈火英雄》的成功,他说:“以往很多英模题材的改编总是难以让人满意,令人尴尬。但是《烈火英雄》的表达让人感动、感慨、壮怀激烈。影片不满足于英雄人物本身,而是将英雄片和灾难片的类型化推向了极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配合“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国家电影局推出了7部重点影片。除了已经上映的《古田军号》《红星照耀中国》《烈火英雄》,《决胜时刻》《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4部精彩优质的影片也陆续与观众见面。这是电影发展的重要契机,对于观众来说,这也是一次空前的视觉福利。

  近年来主流电影有了很大的发展,观众惊喜地发现很多电影“不看不知道,看了真的好”,但是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刻板印象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开拓出主流价值的多元表达

  提起主流电影,一些观众总是充满偏见,要求苛刻,有时候只看影片的名字就直接投否定票。但大多数观众还是会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电影拍得好,多数观众毫不吝惜赞美之词;电影不够好,他们也能客观地评论,多一些包容,如“好题材不等于好电影”“舍不得批判,但是片子确实太一般”“故事是感人的,但表达手法并不成功”。无论是过激,还是包容,观众的反馈都会引发思考,最终也会影响到电影的发展。

  “很多主流电影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这不能怪观众,作为创作者,我们应该更多地从自身找问题。”赵葆华说,“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是多么好的创作素材。然而搬上银幕后,多数英模题材电影却感动不了观众,反倒造成主流电影和英模题材公信力的下降。何以然?主要还是因为创作者没有做好艺术转换和艺术表达,习惯于公式化、概念化、模式化的表达方式,自然会遭到市场和艺术的双重拒绝。”

  编剧要创作出好剧本,导演要拍出经典电影,演员要塑造有血有肉的角色,单有好素材、好题材还远远不够。赵葆华认为,要增强主流电影的生命力,创作者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好艺术转换和艺术表达。角度和结构的精心选择、精心设计会让影片充满艺术魅力,也会让常规题材呈现出新意,呈现出令人深长思之的思想力量。

  “主流电影的发展还要努力拓展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多元化表达,使得影片的‘主流’表达在多元的同时也更加深刻,更加接近观众的观赏诉求,使得影片本身的思辨价值和受众接受度都得以提升。”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认为,从概念化的宣教走向鲜活的个体关注,就是多元化最显著的体现,《战狼2》即是成功典型。

  中国电影有着优秀的传统和强大的生命力,近些年也不断涌现出精品佳作。如何让更多的人接受和主动观看主流电影,除了创作者的自我提高外,还需要国家支持、社会关注、观众响应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本报记者 刘平安)

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海外华人中文网   

GMT-8, 2024-11-24 20: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