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座“功勋碑”诉说爱民情——甘肃省甘南军分区服务群众记事 新华社兰州9月5日电 题:百座“功勋碑”诉说爱民情——甘肃省甘南军分区服务群众记事 李现森、郭富、贾启龙 “真扶贫军队解困进村寨,扶真贫勤劳致富报党恩。”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城乡村组,随处可见当地群众自发用石头精雕细刻的功勋碑,大大小小有百余座。 这百余座“功勋碑”,是甘肃省甘南军分区爱民助民的见证。 (一) 群岭逶迤,山道弯弯。晨曦初露,舟曲县人武部政委孙绍聪来到巴蜀山脉北麓的大峪乡多拉村。 多拉村山高路陡土地薄,是个深度贫困的自然村。过去,村民一年到头仅靠扒坡种地、卖鸡蛋换盐过日子。如今,在人武部定点帮扶下,这里靠养蜂成了远近闻名的 “幸福村”。 2017年4月,初到人武部任职的孙绍聪第一次到多拉村,发现这里非常适合养蜂,可村民缺少基本设备和养蜂技能。于是,人武部指导民兵排长张家孝牵头成立多拉村养蜂合作社,同时给村里捐赠蜂箱200个、中华蜂100箱,以及摇蜜机、刮蜜刀等配套养蜂专业工具。 项目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我今年共养蜂80多箱,一年下来,光养蜂一项,就从合作社拿到分红近6万元。”贫困户后日禅说。 据了解,仅养蜂一项全村就有60多户群众从中受益。甘南州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史远峰说:“子弟兵要把群众利益放在心坎上,时刻和群众苦在一起干在一起。” (二)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如何?贫困群众生产生活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每隔一段时间,甘南军分区官兵就会到各自分包的贫困村里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 一条条切实可行的脱贫举措、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发展规划在碰撞中产生——坚持“一乡一计划、一村一对策、一户一办法”,实施旅游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三大战略”;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铺路架桥、兴修水利,调整种植结构、实施产业带动;坚持以“反租倒包”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产业得发展。 安果村和青安村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所辖的两个纯牧业村寨。过去,两个村子为争夺放牧的草场,曾多次发生冲突。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夏河县人武部着眼藏区旅游日益受到游客青睐,指导两个村修路架桥、建河堤,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探索“电商+”“旅游+”等扶贫新方式,大力推进特色富民产业发展。 因长期野外放牧生活,牧民扎西患上中度风湿性关节炎,妻子也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和糖尿病。2016年,在人武部帮助下,扎西卖掉牛羊,办起“牧家乐”。仅2018年,扎西家就增收6万余元。 村民拉毛嘉说,随着一批民生项目相继实施,山绿了水青了,过去脏乱不堪的村寨,如今已是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新村。 (三) 一大早,合作市勒秀镇吉利村村支书楞木代背着一桶酸奶来到军分区,让官兵们品尝村酸奶厂投产后的第一桶奶。 去年初,军分区为吉利村捐赠农用拖拉机、开办农用机械驾驶培训班,解决了帮扶户耕作缺乏劳力的问题。为巩固扶贫成果,军分区结合实际,研究确定建设酸奶加工生产线项目,提升农牧产品附加值,真正让乡亲们的钱袋子鼓起来。 从生产线选购、厂房选址、水电供应到各项手续办理及产品推销,军分区累计投入资金44.7万元,还聘请酸奶加工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拿到了与超市签订的订购合同,楞木代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吉利村有了自己的产业,解放军是我们的大恩人。” “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军分区政委毛兴文说,这不仅仅是目标和承诺,更是一名部队党员干部的初心。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